趙煦拿起來,看了一下。
<divclass="contentadv">狄詠的奏疏很簡單,就是告訴他,已經率部于二月丙戌日(二十七)抵達了潭州城,并將在潭州城修整幾日后,繼續上路。
同時通報了行軍計劃和路線。
并告訴趙煦,他早則將于閏二月中旬抵達桂州,晚則在閏二月月底抵達,誤差不會超過五天。
此外,還匯報了軍中情況。
一切順利,一路上也沒有士兵鬧事。
大軍南下,雖偶有傷病,但有賴于燕辰統帥的軍醫的救治,沒有死一個人。
這就實在是奇跡了。
章惇的奏疏,則是請求調任知邵州關杞為廣西經略安撫司公事,擔任他的助手。
在奏疏中,章惇極力稱贊了關杞的為人、才干和品德。
看完章惇的奏疏,趙煦就想了起來。
當初,他還惦記過關杞收藏的那些傳世的書法名帖呢。
不意,這關杞居然和章惇還是舊友!
仔細想想也合理,根據趙煦在現代看過的史料,關杞和沈括是好友,兩人書信往來非常頻繁,《夢溪筆談》上關杞就多次出場。
而當年章惇開湖南,關杞好像就在當地為官?
沈括因此向章惇推薦關杞就顯得很合理了。
而章惇的這個請求,在趙煦還沒有來之前,兩宮就已經批復了同意。
這很正常——大宋宰執們在外上奏的人事請求,一般來說都會被滿足。
甚至,在熙寧之前,宰執重臣出知在外,自辟官員就是合法權力。
看著狄詠、章惇的奏疏,趙煦正打算隨便拿起別的奏疏也看一看。
殿門外傳來了閤門通事舍人郭忠孝的聲音:“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駙馬都尉、開州團練使郭獻卿于宮外遞貼求見。”
“郭獻卿?”太皇太后疑惑起來:“他怎么了?”
郭忠孝在簾外低著頭,道:“臣不知!”
他當然知道,可他不愿意卷入這個事情里面。
太危險了。
郭獻卿背后是魏國大長公主,魏國大長公主背后是周淑妃。
要人命的是,這位仁廟寵妃,如今還在大內呢。
而且這位淑妃娘娘,當年在宮中的身份,和如今的太皇太后是一樣的。
只不過,太皇太后是被其姨母慈圣光獻養在膝下,而周淑妃則是被其姑母溫成張皇后養在膝下。
兩人的年紀也相仿,所以,周淑妃和如今的太皇太后算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
先帝在時,太皇太后就常常和這位周淑妃一起同游后苑。
也就是近來,因為太皇太后垂簾聽政,事務繁忙,才沒怎么往來了。
果不其然,郭忠孝就聽帷幕里的太皇太后問道:“郭獻卿的劄子何在?”
郭忠孝趕忙將郭獻卿的劄子呈在手上:“在此。”
太皇太后便命粱惟簡去取來,然后拿在手上,她看了看趙煦,就道:“官家,老身和仁廟的淑妃娘娘有些交情,淑妃娘娘就一個女兒,老身得替她看顧一些。”
不得不說,這位女中堯舜,對自己人是真的好。
哪怕是張茂則,那也是發現了對方在瞞著她搞小動作,而且威脅到了高家的子孫富貴后才狠下心來的。
趙煦微笑著點頭:“孫兒也聽說過,淑妃娘娘是大內的賢妃,只是一直無緣拜見。”
太皇太后道:“日后有機會,老身帶官家去拜見淑妃娘娘,娘娘見了官家,肯定會喜歡的。”
趙煦點點頭。
太皇太后就已經拆開了劄子,看了起來,然后她的臉色變得精彩極了。
她放下劄子,看了看趙煦,似乎猶豫了一會,才問道:“官家,駙馬都尉郭獻卿何時獲罪于官家?”
趙煦裝傻充愣的搖搖頭:“孫兒今日之前,都不知道,魏國大長公主的夫君名字!”
太皇太后想了想,覺得也是。
官家即位之后,雖然宗室外戚都來拜見過。
可,都是在殿中,遠遠的拜了拜。
而且,官家對一般的宗室外戚,都沒有表現過什么好奇,更不要說親自召見了。
只有高家、向家的人和事情,他才親自關心,親自詢問。
所以……
她將劄子遞給趙煦:“官家看看吧……這郭獻卿說,得罪官家,乞當面謝罪!”
今天肩膀酸痛的厲害,明天得去做理療才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