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的皇后的實權是很大的。
承天太后這樣的女強人,甚至可以算是如今遼國體制、制度的奠基人。
所以,即使到現在,遼國的皇后依然擁有著差不多相當于副君的權力。
在皇帝臥病或者不能視政的時候,代替皇帝處置軍國大事,更是遼人默認的規則。
耶律延禧接過蕭思坦遞來的奏疏,看一遍,就嘆道:“張孝杰竟薨了。”
語氣之中,頗有些懷念,甚至是遺憾的味道。
他想起了那些年秋獵,他意氣風發,耶律乙辛、張孝杰伴隨左右的時光。
也想起了耶律乙辛、張孝杰服侍、輔佐他的時光。
于是,又嘆了一聲。
斯人已逝!
一切功過盡黃土。
坐在御榻邊的皇后蕭思坦,看著耶律洪基的神色,小心翼翼的問道:“陛下,如何處置此事?”
張孝杰,曾經被遼國上下,認為是韓德讓第二的寵臣。
同時,還是魏王耶律乙辛最信任也最得力的左膀右臂。
但現在,他死了,死的悄無聲息,也死的默默無聞。
除了地方官上報了死訊外,朝中沒有任何提及他。
所有人都裝作沒有這個人。
耶律洪基是個很重感情的人,他嘆息一聲,道:“張孝杰,雖然貪污腐敗,讓朕大失所望。”
“但終究,他是士大夫,是先帝最后一科科舉的狀元,也當過宰相。”
“皇后……”耶律洪基說著:“朕想給他一個死后哀榮。”
蕭思坦,低下頭去,輕聲說道:“朝中恐怕不會同意。”
耶律洪基瞇起眼睛來:“不同意?”
他當然知道蕭思坦所指。
無非不過是蕭禿納、王師儒等文臣。
可是這些文人那里知道,若對耶律乙辛、張孝杰等人窮追猛打,那么就會讓整個北院貴族憂心忡忡。
當年,耶律乙辛、張孝杰權傾朝野的時候,不知道多少北院貴族,曾投效于他們門下。
徹底清算耶律乙辛、張孝杰等于把這些人逼向絕路。
他現在好不容易,才通過宋遼新約,用財貨穩定了北院各部。
哪里肯給讓人破壞他持續向北院各部釋放善意的大局?
于是,耶律洪基道:“朕意已決!”
“著,命有司厚葬,賜張孝杰神道碑,許其上遺表,恩蔭子孫。”
說著,耶律洪基就又道:“朕聽說,當年南朝的曹用利被貶自殺,南朝仁宗皇帝,后來親自為其平反。”
“從那以后,南朝皇帝就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罪宰執,不殺待制以上。”
“朕今日欲法南朝,與大遼上下共治之!”
耶律洪基,已經在位三十一年。
即位三十一年的老皇帝,哪怕再不靠譜,對自己的國家是個情況,他心里面是有數的。
他心里面清楚,現在的遼國,看似穩定,實則暗流涌動。
必須求穩,也必須向北院各部妥協。
思來想去,南朝的體制是最適合的。
在南院,與士大夫豪族共治之。
在北院則和十二宮、五院部、六院部的權貴們共治之。
只有這樣,才能維系穩定,才能讓遼國的虎皮可以繼續嚇唬人。
否則,內部不穩,內耗四起。
各部離心離德,甚至暗中勾結外敵。
這大遼江山,立刻就會動搖!
蕭思坦聽著,心中自然歡喜。
她的家族,也和耶律乙辛、張孝杰有密切關系。
老實說,過去她甚至起過,若耶律洪基哪天重病了,她是不是可以將耶律延禧賜死,然后從宗室之中,過繼一個來當皇帝的念頭。
但現在,聽了耶律洪基的表態,看著他連張孝杰都肯包容。
心中的石頭頓時放下了。
注:蕭思坦在歷史的大安二年,曾經謀劃毒殺耶律延禧。但被發覺,降為惠妃。
耶律洪基連蕭思坦都不敢動,可以想象,這個老皇帝當時已經察覺到了,遼國內部的激流和矛盾。
但耶律延禧這個大聰明,卻一上臺就開始大清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