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念頭一起,趙煦就變得嚴肅起來了。
他站起身來,對石得一吩咐:“去,將這個事情給我查清楚!”
“派人去成都,我要知道,當地的真實情況。”
“另外,密切關注京城之中的風向……”
趙煦由不得他不敏感起來。
韓絳,都已經七十多了,拖著一把老骨頭,給他賣了一年多的命。
他也做了不了多久的左相了。
韓絳的身體,也經受不了高強度的工作。
等他做完了他現在手頭的青苗法檢討事務,不用別人說,他自己就會功成身退。
但現在,若有人連幾個月都等不了,使手段的要將韓絳趕下臺。
那趙煦肯定不會饒了他。
這樣想著,趙煦就問道:“對了,石得一,如今東府少一執政,都堂上都有推薦誰?”
“朝野呼聲最高的又是誰?”
石得一答道:“奏知陛下,如今都堂宰執們,都覺得戶部尚書曾布、禮部尚書韓忠彥、吏部尚書曾孝寬等較為合適。此外,御史中丞李常、權知開封府蔡京等人也有被人提及。”
趙煦點點頭。
在過去,大宋的傳統是執政出缺,常以四入頭遞補。
所謂四入頭,就是權知開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以及翰林學士。
但熙寧以后,執政就不再限定在四入頭中選拔了。
而是擴大到了所有待制級別的重臣。
而如今的情況,又比較特殊。
因為,趙煦還沒有親政,兩宮垂簾,但兩宮對大臣們其實了解不多。
像執政這樣的重臣選拔,就從過去的天子一言而決,變成了現在的宰執大臣推薦。
也正是因此,才讓東府執政難產至今。
那可是一把清涼傘!
石得一低著頭,繼續說著:“如今朝野呼聲最高的,當是戶部尚書曾布,還有就是禮部尚書韓忠彥了。”
趙煦沉吟片刻,就在心中說道:“東府執政應該盡快定下來!”
人家章惇這個時候,恐怕都已經在廣西那邊對著交趾磨刀霍霍,搞不好大軍都已經壓到邊境了。
但汴京這邊卻還沒有選出繼任者。
這難免會讓朝野人心動搖,也難免會讓一些人產生些不好的想法。
搞不好……
有人想要卡位!
趙煦不得不懷疑這個可能性。
畢竟,那可是一把清涼傘!甚至是宰相的位置!
仔細想想吧。
現在都堂上的兩位宰相韓絳七十多,呂公著也快七十了。
他們兩個都呆不長。
韓絳最多到今年年底,呂公著撐死還能再做兩年。
換而言之,一旦韓絳提前辭相,呂公著被迫替補。
那么,都堂上空出來的就是執政,而是大權在握,實際上輔政的右相!
每個人都有機會!
由不得別人不起貪念啊!
今天卡文卡的腦殼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