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煦微笑著,說道:“母后,太母,臣正是為了天下人的福祉,才來勸說母后、太母,同意髃臣之請的!”
“若是強征民夫,不恤民力,為一己之私欲而大興土木,自然是勞民傷財,禍國殃民。”
<divclass="contentadv">“可若是雇民間工匠,以市價甚至高于市價的價錢,請人修建宮室,誰還會不樂意?”
“百姓自然會樂意于此,天下人也不會有意見。”
兩宮聽著,明顯動心了。
因為道理確實是這么個道理。
只要皇帝不白嫖,愿意花錢請人修建宮室。
那么,就不會有人有什么意見。
趙煦趁機趁熱打鐵,繼續道:“母后、太母,仔細想一想,這汴京城中治安之所以一直不好,常有雞鳴狗盜,甚至是傷天害理之事。”
“原因不就是,汴京城中有大量游手好閑的無賴游民嗎?”
“他們為什么游手好閑呢?是因為他們懶嗎?”
“這樣的人,終究是少數吧!”
“孫臣覺得,關鍵還是在于,他們沒有生計所致!”
“若他們能有生計,每天都可以賺到養家糊口的錢,他們還會去做那些雞鳴狗盜、傷天害理的事情嗎?”
“孫臣覺得不會!”
這是大宋社會遇到的最大問題!
甚至可以說沒有之一!
人口爆炸,大量人口無事可做,只能流連市井。
失業人口不斷上升,讓治安問題惡化。
這也是王安石要搞保甲法的原因——不把這些游手好閑的家伙組織起來,看管起來,他們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來。
但,這反而加重了治安問題。
因為,保甲法推行后,這些家伙學到了殺人的本領,也學會使用兵器。
一時他們雖然是安穩了,可一旦出了什么事情。
他們隨時都能落草為寇。
于是,本來想要改善治安的保甲法,在一些地方反倒成為了禍亂的源頭——過去這些蟊賊,幾個衙役就能逮捕,現在人家學會了騎馬射箭,甚至配合作戰。
幾個人就可以鬧得方圓數十里,雞犬不寧。
在現代留過學的趙煦明白,歸根結底,這其實就是就業問題。
農村的土地不夠,迫使大量人口進入城市討生活。
偏偏城市的就業崗位,不能滿足這么多人。
他們就只能去當地痞無賴,去作奸犯科。
這個時候,唯一的解法,就是給他們工作。
讓他們有一個養家糊口的機會。
就業,是任何時代,解決社會矛盾的最佳藥方。
可惜,如今這個時代的大宋,根本沒有這個概念。
趙煦只能一步步來,慢慢引導。
兩宮聽著,就都認真了起來。
“官家的主意確實是好!”太皇太后明顯動心了。
若是不擾百姓,還能給她修一個養老、游玩的宮殿。
那何樂而不為?
就是……
“錢從何來?”太皇太后問道。
現在先帝的封樁庫,可都是有條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