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lass="contentadv">對國家也沒有好處。
看來,朝中有不少人不爽他?
“確實該好好保護這樣的孤直大臣。”
這就是語言的妙用了。
前提是曾布能承受得起朝野毀譽。
可他嘴皮子上下一碰,曾布就被塑造成了朝中孤臣。
因為他忠直,得罪了太多人啊!
所以別人不愿意選他!
她已經明白了趙煦的潛臺詞。
她觀察了一會太皇太后的神色,就道:“只是這樣一來,就委屈曾學士了。”
“鄧學士人望不錯。”太皇太后莫名的說了一句。
“六哥……”她看向趙煦:“不如給曾學士一個恩典?”
“為何曾學士得票如此之少?”太皇太后沒有忍住,不快的自言自語。
這可是熙寧變法的時候,王安石麾下的主力干將之一。
她看著趙煦,良久之后,點點頭:“官家說的是!”
趙煦甜甜一笑,道:“曾學士自是有宰執之才的。”
在這其中,得票最多的人,卻是鄧潤甫,居然吃到了二十七票!
要知道,在京待制以上大臣,包括元老、宰執在內,一共也就三十三人。
搞不好,會有士大夫私底下,胡言亂語些什么‘霍子孟之不作,朱虛候之已亡’,甚至有那醉漢,酒后腦子不清楚,在市集之中振臂一呼‘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那就難以收場了。
太皇太后想都沒有想,就直接說道:“揚州吧。”
趙煦扭頭,看向這位雖然已經快六十歲的太皇太后,輕聲道:“這或許是因為曾學士是孤臣的緣故吧。”
現在,面子滿足了,自然高興。
為什么得票少?
太皇太后稍微坐直了身體,就說道:“如此忠直大臣,若不能拜任宰執,豈非天下之失?”
他看著太皇太后,輕聲說道:“孫臣聽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像曾學士這樣的大臣,宜當好生保護,不可使其處于風尖浪口之上啊。”
這種事情一旦出現,向太后知道,會有很多大臣鉆營她和太皇太后,想方設法的想攀附她們。
趙煦當即點頭:“這是自然,自當為學士考慮。”
只能說,真的是人緣不好!
帶了這么多buff,得票都沒有過兩位數。
哪怕對宰執來說,外放揚州都是一種恩遇的表現。
除了這兩人,其他人得票都過了兩位數。
太皇太后聽著,再次笑起來。
這一點是事實!
就拿現在的這個事情來說吧。
向太后微笑著,說道:“娘娘說的是,新婦也以為,曾學士有宰執之才。”
能帶這兩個學士頭銜的大臣,一般都是前任執政或者候任執政。
在大宋,端明殿學士、資政殿學士,通常為執政出郡的帶銜。
“不如,讓曾學士帶端明出鎮外郡?”
但她心中,難免有些苦澀。
朝野都知道,兩宮垂簾之初,曾布是給她這位太皇太后當輔助的,鄧潤甫則是給向太后打輔助的。
這不好!
她看向趙煦,將嘴角的苦澀吞下去。
做媳婦的不都這樣嗎?
就是可惜了鄧潤甫……
同一個事情,怎么理解,純粹看掌握解釋權的人怎么對外解釋。
同時,他還是帝黨!
“請太母明察!”趙煦說著,就起身一拜。
太皇太后這才開心起來,道:“原來曾學士不僅學識淵博,為人謙遜,不意還是孤直之臣呢!”
一般來說,資政殿學士為執政出知帶銜,端明殿學士則為候任執政帶銜。
其市場經濟的發達程度,比汴京只高不低。
歷代以來,不知多少文人墨客,名臣名士,都曾匯聚揚州。
趙煦和向太后對視一眼,然后就都笑起來:“太母(娘娘)圣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