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裸露的肌膚上,先涂上防蚊藥膏,再擦傷花露水。
效果立竿見影,蚊蟲們不再圍著他們叮咬。
這讓士兵們可以安靜的等待。
等到對面的營壘,喧嘩聲慢慢停歇,等到交趾人的巡營軍隊開始松懈,等到月亮都已經升到了頭頂。
許克難才帶著他的部下,牽著馬從樹林里鉆出來。
夜色給了他們最好的掩護。
讓他們得以盡可能的接近敵營。
所有人都有著豐富的夜襲經驗,所以不需要討論,也不需要商議。
每個都,每個什,每個袍澤都知道自己的位置,都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
他們迅速的敵營前,自然完成了編隊。
五百人,牽著五百匹馬,在敵營之前迅速的編成一個騎兵突襲常用的三三五五四五的散星陣。
這種陣列,是一種無比古老且簡單的輕騎兵突襲陣列。
當然,也非常實用。
從南北朝至今,此陣一次又一次的在無數戰役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用的好,玩的好散星陣的都是歷代的精兵。
許克難的這一支騎兵,自然也是精兵。
對這一常用戰術,人人滾瓜爛熟,對其技法嫻熟于心。
在靠近到敵營營壘,大約一百五十步左右的距離時,許克難首先翻身上馬。
然后是他的所有部下。
五百騎幾乎是瞬間集體上馬,然后,這些宋軍騎兵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為什么一個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的輕騎兵戰術,能延續至今,且依然是輕騎兵最主要的突襲戰術的原因。
五百騎,分作了一個個突擊集團。
馬蹄聲震動荒野,剎那間,速度就已經提升到了他們所騎乘的滇馬所能發揮的急速。
他們就像一顆顆流星,砸向了交趾人的營壘。
散星陣‘來如天墜’的戰術要點,被他們在實戰中真切的發揮出來。
反觀他們的對手呢?
在宋軍騎兵,分作一隊隊突襲陣型,疾馳而來的時候。
交趾兵營內的巡夜士兵,大部分都在摸魚。
沒辦法,宋軍選擇的襲營之地,在交趾大營的東北方向。
這里就不得不介紹一下,李常杰選擇的扎營方法了。
作為交趾老將,李常杰用兵素來平穩。
在扎營的時候,他就考慮過了,若遇到宋軍輕騎突擊的可能性。
所以,他選擇將包括戰象營在內的輜重、糧草、甲械,集中到中軍。
同時在手中,隨時保持著一支三千人左右的精銳步兵。
其中有五百重甲步兵。
可是,交趾人嚴重缺乏面對輕騎兵或者甲騎的經驗。
更不要說是夜襲了。
哪怕李常杰,也沒有想到,宋軍騎兵會夜襲的可能!
沒辦法。
上次戰爭的時候,宋軍還沒有習慣夜襲。
夜襲經驗也不豐富,加上不熟悉地理,缺乏向導。
所以,哪怕燕達統帥的西軍騎兵,也沒有發動過夜襲。
可現在不同了。
元豐之后,宋夏戰爭進入高峰。
五路伐夏、永樂城大戰、五次蘭州會戰、定西城大戰。
敵我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夜襲和反夜襲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