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性格問題,還是他們的名聲太有顏色了。
“臣明白。”刑恕自然懂這個。
“如此便好!”趙煦頷首。
對刑恕的文章詩詞水平,趙煦不會懷疑的。
這個人可是當年能和王雱辯論經義,也能和司馬光、文彥博等人談笑風聲的人。
文章詩詞,他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寫出來幾篇好的。
當然——想要比肩蘇軾、王安石、歐陽修這樣的文豪,那就是做夢了。
……
送走刑恕,趙煦依舊留在東閣的偏殿中。
他靠在坐褥上,半閉著眼睛,想著事情。
“遼國方面,三五年,乃至七八年,都不會有問題。”他心中盤算著。
這是自然的事情。
宋遼交子,現在處于一種很微妙的狀態。
遼人欣喜若狂,不敢相信,所以拿到交子就大肆采購。
大宋這邊呢?
朝堂上的大臣,雖然感覺似乎有些不對勁。
卻偏偏說不出來哪里不對勁了?
畢竟,給遼國的歲幣是實打實的省了下來。
這筆支出,變成了交子。
而遼人拿著交子,買的都是奢侈品。
商賈們拿著交子,或是當成錢幣使用,或是在交子務換成銅錢、白銀、黃金。
但交子務里的銅錢儲備,其實只有三五十萬貫。
而且,交子務的銅錢儲備從來沒有減少過。
反而在緩慢增加——因為交子火熱,很多商賈都在使用、流通,這使得交子的幣值堅挺。
大宋似乎是在無代價的運作交子。
朝廷甚至可能還賺了些。
在這個過程里,唯一受損的,似乎是商賈。
可這些商賈反而在興高采烈的擁護宋遼交子。
你要去問商賈,他們估計也說不大清楚為什么?
只能給出:交子方便,隨時可兌換這個答案。
再深一點,可能他們會悄悄的告訴問他們的人——宋遼貿易交子,乃大宋以北虜歲幣為本所發行之物,官家認,北虜皇帝也認。
既可以交稅,也可以交易。
既然如此,為何不持有?
“若一切順利,明年開始,遼人就該試探性的向大宋轉運黃金白銀了。”
黃金白銀對遼人來說,其實也就是一種珍稀金屬。
最多作為貴族之間的交易等價物。
對遼人來說,其實拿那么多黃金白銀,也沒有太大的用處。
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又用不到!
這個時候,大宋這邊的交子,就會成為一個很好的東西。
信用高,可以買到大宋商品,且為大宋官府接受。
所以……
“下半年后,朕得在邊境榷市上,小規模的流通一批小面額交子。”
“等到明年,新一批交子發行……”
“說不定就可以慢慢的讓交子,無聲無息滲透到靠近邊境的遼國軍州。”
趙煦想到這里,眼睛就亮了起來。
讓遼國國內,也開始流通交子。
讓遼國人也使用交子,這才是趙煦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此事若要成功,落子就得在耶律琚這樣的宋遼友好人士身上!”
耶律琚等人,是第一批在宋遼貿易之中嘗到甜頭的人。
趙煦不介意他們得到更多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