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萬一雨季推遲呢?
李乾德知道歷史的。
那些被送到汴京的亡國之君是個什么下場?他很明白。
于是,他嘆息一聲,問道:“崇賢候以為,該遣何人過江,與北朝議和?”
“又該拿出什么樣的條件,和北朝請和?”
戰前北朝開出的條件,現在肯定是不可能算數了。
甚至很可能,北朝的將帥,在勝利的刺激下,已經有了滅亡大越的想法。
如此一來,他們怎么可能答應大越求和?
這不是自取其辱嗎?
即使他們答應了大越請和,可是,大越要付出什么代價呢?
這個大越與北朝的澶淵之盟,大越得拿出多少東西才能換取北朝退兵?
若沒有這些顧忌和考慮,李乾德早就同意了請和了。
李太德答道:“陛下,宋使李豐,如今在太原,陛下遣使以禮將之送還北朝,自然可以和北朝取得聯系。”
“至于條件?”李太德道:“既已戰敗,今為保全社稷,只能是盡可能的多加稻米歲貢,換取北朝退兵了。”
李太德就沒有太多顧慮了。
畢竟他又不是皇帝。
這個鍋,李乾德背著就行了。
只要保全社稷國家,澶淵之盟簽就簽唄。
李乾德嘆息著,思慮良久,依舊猶豫不決。
因為他很清楚,交趾現在是戰敗,戰敗之國,哪里有希望簽澶淵之盟?
戰敗者想要和平,就只能拿土地、財富、糧食換。
一旦被迫簽下條件苛刻的和約,那么,他這個皇帝,恐怕也當到頭了。
只能禪位讓賢,讓李太德即位,他去當個皇太兄。
李太德顧念兄弟之情,他還可能在宮中享福。
不然就是一杯毒酒,一丈白綾的事情。
想到這里,李乾德就看向李太德,道:“崇賢候公忠體國,且將今日所言,著為文字,上于朕前,朕必親覽之!”
這正是李乾德特意要和李太德在此交心的緣故。
鍋,別想讓朕一個人背!
臣弟也來分擔吧!
臣弟若是忠臣,就該將全部責任替朕背起來!
李太德聽著,背脊冷汗直冒。
他終于明白,自己已經落入了李乾德的算計之中。
可沒有辦法!
他眼角的余光,看向左右,那一個個披著甲胄,手持利刃的禁軍虎視眈眈的看著他。
李太德知道,他只能答應。
不然,他這個崇賢候就可能暴斃在此。
甚至……
李乾德就等著他拒絕!
好將他斬殺在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