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去年這個時候,天下君子正人,還團結如一人,摩拳擦掌,勢要盡罷王安石邪法為要。
怎短短一年,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文彥博、張方平、馮京、韓維,都已經偃旗息鼓。
現在,就連孫固也不大提盡罷邪法了。
反而開始對韓絳那個裱糊匠稱贊有加。
想到這里,司馬光不僅有些沮喪。
他看向文彥博,微微顫顫的起身,拜道:“確是叨嘮太師了。”
文彥博拄著幾杖,起身道:“老夫送送君實。”
“不必了!”司馬光搖頭道:“太師且好生將息自身吧。”
……
文彥博拄著幾杖,目送著司馬光的背影,消失在文宅的庭院閣樓之中。
他深深的嘆了口氣:“這個司馬十二!”
“真是頑固、執拗啊!”
對司馬光的固執和堅持,他是欽佩的。
因為他就做不到。
“可惜……”文彥博望向皇城大內的方向。
“此事,若只需說服兩宮就夠了,那老夫早就去做了。”
兩宮聽政已經一年有余。
文彥博早就看出來了,兩宮不是章獻明肅,甚至不是慈圣光獻。
她們沒有那么大的能力,也沒有太強的意志。
只要身邊的人,日夜對她們說某人的壞話,那這個人肯定會被她們厭棄。
可問題是,現在的朝政,特別是重要人事任命,那是兩宮在做決定嗎?
表面上看是這樣。
聽政以來,幾乎所有待制以上大臣除授,皆出兩宮之手。
可實際呢?
蔡確出判泉州,章惇出鎮廣西。
真正的主意誰拿的?
“當今官家,可不是大宋成王!”文彥博喃喃自語著。
成王年幼,需要周公輔政七年。
當今官家,哪來的元老顧命大臣輔政?
他根本不需要!
以文彥博所知,他的那個平章軍國重事,就是當今官家發明創造出來的。
此外,馮京、張方平的節度使頭銜,韓維知河南府,馮京知大名府,皆其手筆!
成王在十歲的時候,能做到這些嗎?
不能!
“也不是我朝的漢章帝、漢明帝!”文彥博繼續呢喃著。
章帝、明帝即位的時候,都已經成年了。
和當今官家,沒有可比性。
當今官家的性子,和這兩位明君,只能算是形似而已。
那么真正和這位官家年紀相仿、手腕相當的人是誰?
文彥博搜遍史書,只找到了一個相似的例子。
“當今官家,與和帝頗類!”他壓低了聲音,低低的沉吟著。
漢和帝,即位之初,年紀和當今相仿。
其同樣為朝野公認,乃聰慧、明斷之君,即位不久便盡得朝野人心歸附。
于是,隱忍數載,瞅準時機,便發動了忽然的政變,一日盡誅竇氏權臣,將上下大權收歸己有,旋即開始親政。
其在位執政雖不過十余年,卻將漢室推向巔峰。
史稱:永元之隆!
他文彥博,怎么敢和這樣一位天子唱反調?
不敢的,絕對不敢的。
……
司馬光步出文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