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皇帝的眉頭,漸漸緊鎖著。
因為他剛剛看完了,南朝小皇帝送來的筆記。
和上次所送的筆記相比,這一次南朝小皇帝的字更漂亮了。
隱隱約約,還有著幾分大家風范在其中。
反觀他的寶貝孫子呢?
都快一年了,字還是去年一般,沒有什么長進。
學問更是比不得。
人家做的那些筆記,連朝中翰林學士們看了,都說極好。
雖然不知道,那些筆記到底是對方親筆所寫?還是和耶律延禧一樣,在身邊士大夫們手把手教導下寫出來的。
可,根據各方面的匯報和種種情況來看。
南朝的小皇帝,現在確實是在茁壯成長中。
而且威權日重!
聽說,現在都開始視政開封府,處置庶務。
而且,他確確實實出現在開封府,也確確實實在獨立處置一些事情。
這就有些嚇人了。
想到這里,耶律洪基就不禁嘆息了一聲。
耶律延禧聽到自己祖父的嘆息,就將頭低了下去。
十歲多一點的大遼皇太孫,其實已經懂事了的。
所以他心里面清楚,自己的祖父,恐怕又在拿他和那個連見都沒有見過面的所謂‘皇兄’對比了。
最近一年,那個南朝皇兄,已經在這位年幼的大遼皇太孫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主要是,對方似乎真的把他當成了弟弟。
隔三差五,就差人千里迢迢,送來筆記。
遇到節慶,使者就準時出現在了他面前,張口就是:大宋皇帝陛下,致大遼皇太孫殿下安,愿皇弟安康。
這讓耶律延禧不知所措。
對那個莫名其妙,忽然跑來,在他面前以兄長自居的南朝皇帝。
說老實說,耶律延禧很不喜歡!
憑什么嗎?
你誰啊?
為什么對孤指手畫腳?
但讓耶律延禧難受的是——所有人,包括他的祖父,以及他身邊那些忠心耿耿的大臣,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甚至還有人認為,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搞得好像,他堂堂大遼太孫,就該是別人的弟弟,就該被一個不知所謂的家伙,指指點點。
特別是他的祖父,總喜歡拿著他和對方比。
動不動就是:延禧啊,看看人家。
延禧啊……汝若能有南朝皇帝一半聰俊,朕就算死也瞑目了。
不獨如此,他還得在祖父和大臣們的督促和監督下,去學習那個莫名其妙的家伙的筆記。
甚至還得假惺惺的,抄那些大臣們寫好的文章,在文章里真的以弟弟自居,用請教的口吻,交流功課。
耶律延禧煩都煩死了。
此刻,當他再次感受到,來自祖父的嘆息。
耶律延禧忍不住在心中發誓:“南朝皇帝……汝且等著,孤必報今日之仇!”
注:耶律琚不可能只吃宋朝這邊的回扣。
當時宋遼優秀的匹配機制下,宋朝這邊該有的陳規陋習,遼國那邊一個不少。
官僚們出色的撈錢天賦,是不會分政體和民族的。
ps:上一章和上上章,都修改好了,假若沒有看到新內容的讀者,可以刷新一下再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