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郭貴的話,他的內心動搖了。
他想起了在汴京城的母親,也想起了妻子,更想起了那幾個孩子。
<divclass="contentadv">王大斧咽了咽口水。
他看著那些吐蕃人勤勉的勞動的樣子,心里想著:“俺若雇這樣的吐蕃人,得省多少錢?”
“一年下來,恐怕夠給大郎交束脩了。”
他家的長子,很快就要到上學的年紀了。
王大斧雖然讀書不行,但他希望自己的子孫,不必和他這樣,靠刀頭舔血,把腦袋系在褲腰帶上拼命。
所以,他一直想讓自己的孩子讀書。
此外,他還有兩個女兒。
他得給她們準備好嫁妝!
在大宋,女子出嫁,必須帶足嫁妝,而且按照傳統和習俗。
一般來說,女子出嫁的嫁妝,必須和兒子將來分家時所得到的產業相當。
只有這樣嫁過去以后,才不會被夫家欺負。
也只有這樣,女子才能在夫家有底氣說話——嫁妝,是出嫁女的個人財產,無論是舅姑還是丈夫,都無權干預。
所以,很多地方才會有溺殺女嬰的習俗。
實在是養不起!也不敢養!
但汴京人不會。
汴京人會竭盡一切的給兒女,準備好家產和嫁妝。
于是,他看著郭貴,問道:“這些吐蕃人一直這般勤快?”
郭貴答道:“回稟提轄,他們確實一直如此!”
王大斧有些不懂了。
他想起了他的弟弟大槍。
過去,王大槍在汴京城抗包的時候,會想盡辦法的偷懶,找到機會就休息。
熙河的羌人、黨項人還有那些本地的吐蕃人,都很勤勞,比他弟弟勤快多了。
可也一樣會偷懶耍奸要好處。
一些人甚至想漲工錢。
但眼前這些吐蕃人,卻完全超出了想象。
不偷懶、不耍奸,做事勤快……
他們怎么想的?
王大斧想不清楚了。
他也懶得繼續想了,便和郭貴道:“汝去忙吧!”
“諾!”郭貴立刻低著頭:“提轄慢走!”
這個官人,可是他好不容易才攀附上的大腿。
郭貴目送著王大斧騎著馬,帶著人離去。
他微微吁出一口氣。
“大槍兄弟啊!”
“多謝了!”
他開始回憶起去年在京東遇到的那個和他一起淘金的同鄉。
他們曾一起暢想過暴富后的日常,也曾一起在登萊的山林里,尋覓黃金的蹤影,更曾一起在河北的工地上清淤,也一起在勾欄里聽曲,在瓦子里賭博。
也一起輸光光,還欠下一屁股債。
最后,兩個人連夜逃跑,卻被那些天殺的丘八帶著惡犬,騎著馬給抓了回去。
然后,郭貴選擇了來熙河。
而王大槍,似乎選擇了去廣南西路。
當郭貴被押送到熙河這里,送到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