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自入京以來,這還是他
但官家對他卻是非常親厚。
甚至,言語之中,多有慰勉。
這實在是天恩浩蕩啊!
于是,戰戰兢兢的坐在內臣搬來的凳子上,靜靜的等候起來。
趙煦瞧著,便主動的找他閑聊起家常來。
問的都是他日常的事情。
這讓司馬康越發感動——天子,屈尊降貴,以家事相詢,這說明什么?天子沒把他當外人看啊!
聊了大約一刻鐘后,殿外傳來了馮景的聲音。
“陛下,翰林醫官使充管勾太醫局、太醫局正臣易簡奉詔乞見。”
趙煦頓時坐直了身體:“傳!”
沒多久,已經有些日子沒見的陳意簡,躬著身子,到了趙煦面前,拜道:“臣易簡,躬問陛下圣躬無恙。”
“朕無恙!”趙煦擺擺手,對他問道:“大醫正可將司馬相公的病例帶來了?”
陳意簡連忙從袖子里取出一本小小的冊子,呈在手上:“奏知陛下,臣奉詔已將司馬公病例取來,呈請陛下過目。”
趙煦點點頭,在他身后的一個小內臣,便上前取來了那本小冊子,然后呈遞到了趙煦手里。
病例之制,是趙煦在去年吩咐錢乙給自己做健康檔案的時候,順手讓太醫局制定的政策。
自那以后,就在這朝中普及開來了。
當然,因為醫療資源有限,所以能享受到這個政策的,目前只有在京文臣待制以上、武臣遙郡以上的大臣。
與這個制度一起落實的,還有定期診脈之制。
每一個月,都有御醫奉詔,給所有符合要求的大臣們診脈并記錄體重、呼吸、心跳等數據,并根據醫理,給出一些診療或者飲食忌諱的建議。
目前,這個制度實施才幾個月,但朝野大臣都是紛紛點贊。
大宋文臣們,都是懂醫理的。
哪能不曉得,這個制度是治未病的?
趙煦接過病例,隨手翻了一下,然后就皺起眉頭來,看向司馬康,問道:“卿父前年曾經中風過?”
司馬康低頭說道:“奏知陛下,確有此事。”
“元豐七年,家父中風,一度以為將死……”
“這樣啊!”趙煦放下病例。
他雖不是醫生,對于醫理也只是耳聞過常識。
但,一個曾經中風過的病人患上足瘡?
這恐怕和司馬光中風后,行動不便有關。
想了想,趙煦就對陳意簡道:“勞煩大醫正去一趟孫朝散府邸,請孫朝散出山……”
孫奇是大宋三代天子的御醫,在高血壓、糖尿病和中風等疾病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自仁廟以來,歷代天子中風后的救治現場,都能看到這位慈圣光獻帶到京中的老御醫的身影。
“諾!”陳意簡當即領命拜辭:“臣謹遵旨意!”
“馮景!”趙煦又對在殿外候命的馮景吩咐:“傳我的旨意去給燕辰,命他從回京的軍醫中,挑選善治外傷,善清創、用藥之人,會同孫朝散,一起去司馬相公府邸診治,拿出一個治療方案出來!”
根據病例上的介紹,司馬光的足底在一個月前,出現了小范圍的紅腫,然后逐漸影響到行動,走一下都會疼,如今已經發生了潰爛。
顯然,這是感染了。
在這個沒有抗生素的時代,一旦發生感染,就是絕癥,基本無藥可救。
“諾!”
馮景立刻就要領命而去,卻被趙煦叫住了:“汝也跟著一起去,見了司馬公,帶朕的話給他……”
“公乃國家元老,社稷柱石!”趙煦醞釀了一會情緒后,說道:“皇考以公為顧命大臣,托公以師保之事!”
“朕自遇公,以公為宋室股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