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各樣的傳言都有甚至有人造謠,他馮京為了攀附富家,逼殺原配。
直接將他在輿論場上,變成了類似吳起一樣的負面人物。
若果然如此,那他馮京一旦坐實了這個名聲。
那么他一輩子也翻不了身!
正是老丈母娘再次下嫁愛女的舉動,為他洗刷了冤屈——富家都肯再嫁女,這就至少證明了他馮京原配確實如他自己所說,在其入京赴考前就已經病逝,而非在他中狀元后去世。
不然,富家怎么可能再嫁女兒?
所以,在這個世界上,馮京最尊重的人就是他的丈母娘。
馮京正要開口說話,就聽著小官家繼續道:“太母勿憂,孫臣倒是有個辦法,可以解決太母的難題。”
“哦?”
“以孫臣之見,不如這樣……”
“下特旨,命周國夫人子孫,以步攆相送,并賜華蓋,命沿途州縣用國禮迎太夫人入京,考慮到如今天熱,恐太夫人受不得暑熱,還可命洛陽方面,選善醫者相隨,一日三查太夫人的脈象……”
“如此一路謹慎,小心侍奉,周國太夫人入京之路,當可順遂!”
“如此,既可令秦國、魯國太夫人,能與故友相見,也可彰顯國朝厚遇元老遺孀之制。”
步攆,自漢唐以來,就是王公貴族出行的乘用之物。
但大宋立國后,因為士大夫們摒棄以人為畜的惡習。
所以,宰執上朝,都是自己騎馬的。
除非天子賜肩輿,不然,大臣們是不會讓人抬他們的。
此外,一般在京城,抬著這些賜肩輿的大臣去宮里面的,都是他們的子孫、族人。
像是文彥博,給他的待遇之中,就有‘
太師入朝,以宰執起肩輿,至下馬處,令子弟一人扶腋……’的規定。
宰執起肩輿,這是尊老敬老,對宰執們來說是榮譽。
子弟扶腋,則是孝道。
宰執元老們如此,其妻妾也是如此。
雖是女眷,出入要避嫌,不能騎馬,但她們乘坐的也都是馬車、牛車。
像漢唐時代步攆這樣靠人力來抬的器具,如今已經需要特旨才準使用。
馮京聽著,老眼一熱,當即俯首而拜。
太皇太后本也只是想要完成老母親的心愿,見此也道:“官家所言甚是,就依官家的旨意來辦吧。”
趙煦輕笑著:“太母圣明。”
“正好,皇考在日,常與孫臣言:國朝老臣,以韓忠獻公最忠,富文忠公次之……”
“奈何孫臣福薄,未能得見兩位元老之面。”
“今既逢太母圣節,有幸見一見富文忠公子孫也是好的。”
在趙煦的上上輩子,周國夫人晏氏奉太皇太后旨意入京,太皇太后旋即在慶壽宮中相見,相談甚歡。
于是,太皇太后以富弼配享先帝神廟。
而那位周國太夫人,富貴了一生的晏家大小姐,卻就此多病,于第二年病逝于汴京。
只能說,這就是權力的小小任性!
即使是宰相之女,縱然是宰相的發妻。
在皇權面前,也不得不低頭,甚至得伏低做小。
……
馮京陛辭后,趙煦跟著兩宮,到了慶壽宮里坐了一會,陪著說了一會話后,他就回到福寧殿。
開始看書、寫字,然后鍛煉,接著就是處理一些沈括上奏的事情。
現在,趙煦是在暑假的,不用上經筵——根據去年韓絳帶人制定的經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