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堪比周公、孔孟,最起碼在私德上得堪比司馬光、王安石這樣的人。
您這是在選圣人嗎?
還有就是那個‘智勇過人可備將帥科’,將帥兩個字看到了嗎?可備看到了嗎?
這就將這一科的取士方向,限制在了擁有將帥之才的年輕才俊上。
可問題是,在如今這個時代,將帥基本都是天賦加時間的沉淀歷練出來的。
真正有將帥才干的都不年輕,年輕的都不具備將帥之才。
真以為霍去病、岳飛這樣的人,是地里面的蘿卜?只要想要,就能往外長?
所以,司馬光的這個十科取士,注定是笑話,不可能選拔出什么人的。
那問題來了,能不能降低標準呢?
答案是不行!
至少在趙煦的上上輩子不行。
因為,元祐時代的司馬光是舊黨赤幟,絕對正確的人物。
任何敢于質疑司馬光的人,都將被舊黨激進派打著他的旗號,一擁而上圍攻到死。
宮中的太皇太后,也見不得任何說司馬光不對的話。
而司馬光在一開始就已經說明了,這十科取士法是要干嘛的——孔門以四科論士,漢室以數路得人。
都是要選出來,充任關鍵崗位,作為未來宰執、大將的后備人才的。
是要繼承他司馬光事業的年輕才俊!
所以,沒有人敢動。
可現在就不一樣了。
趙煦摩挲著雙手,低聲感慨起來:“司馬相公是個好人吶!”
“這份大禮,朕就笑納了。”
十科取士法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名義。
拿著司馬光當梯子,撬開科舉制度的門。
有了這個名義,將來好多事情就好辦了。
舊黨想要反對,就丟出司馬光的十科取士法——司馬相公都說要改革的事情,你們居然敢反對?
“等司馬光病危,朕將親臨慰問!”趙煦輕聲說著。
“讓文彥博、司馬康、呂公著來當見證……”
“見證朕就是司馬光認可的成王,大宋希望與良心!”
“如此,誰反對朕,就是反對司馬光,就沒有良心!”
這樣想著,趙煦就笑起來了。
……
司馬光臥在床上看著被拿到他面前的天子批示。
他看著那紙上端端正正的館閣字體,不禁老淚縱橫。
“知我者,陛下也!”
司馬康在旁邊,悄悄的瞥著那紙上的文字。
卻見上面的御筆寫著:維予小子,不聰敬止;以似以續,續古之人!
司馬康知道,這是來自于詩經之中的兩句話。
分別典出詩經成王作祭時的兩篇詩文。
維予小子,不聰敬止,出自《敬之》是成王在太廟中表示自己將認真學習做一個明君,并請求大臣們監督時的話。
以似以續,續古之人,則出自《良耜》,是成王在慶祝豐收的喜悅的時候,對大臣們表示自己將會繼承先王之德,延續古代的美政,造福天下。
兩者相加,其實就是對他父親的承諾與認可!
難怪老父親會如此激動!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