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多都是些奇技淫巧的東西,甚至稱得上是‘奢侈之物’。
但,這些東西,確確實實在汴京城中出現,甚至流行起來了。
“回太母的話,孫臣自不會有虛言。”趙煦微笑著說道:“如今,孫臣命沈括準備好的寶貝,就在福寧殿中。”
“太母、母后現在就可以去看。”
一刻鐘后,福寧殿偏殿中。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看到了一架出現在她們眼前的紡車。
只是,這個紡車和尋常的紡車不一樣。
它的紗錠不是橫著的而是豎起來排列在工作臺前。
它的框架結構,似乎也與尋常所見的紡車不同。
它不是立起來的,也不是常見的臥式紡車。
而是一種很新奇的形式。
就好像…就好像是一個被人踢倒在地的紡車!
“太母、母后請看…”趙煦拍拍手,一個女官就走上前去,坐到那紡車前,搖起了紗輪。
于是,一個讓人震撼的場面出現了——紡車上的紗錠隨著這女官的操作,全部開始工作起來。
所有紗錠,隨著女官搖動紗輪,開始紡線。
在紡車嘎吱嘎吱的聲音中,兩宮都看到了,紡車上的紗錠同時工作。
她們數了一下紗錠的數量,一共有八個!
所以…
這一臺紡車可以同時紡八個紗錠?
等于現在一個人一臺紡車,就可以完成過去需要八個人八臺紡車才能完成的工作?
兩宮雖然都是深居深宮,早已經不知道外面是個什么情況?
但一個基本的常識,她們是知道。
自古以來,天下就是男耕女織。
婦女紡紗、織布,是家庭的重要收入來源。
甚至可以說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
因為在一個農戶家庭中父兄或者夫、子耕作收獲的糧食,是維持一家人溫飽的底線,一般不到萬不得已,沒有人肯賣。
婦女紡織所得的布帛,就是一個家庭用來繳稅、購物的主要途徑。
布帛,自古就是貨幣。
現在,卻出現了一臺可以抵八個人的紡車。
換而言之,大宋天下的婦女們有福了!
她們現在可以紡出更多的紗線,織出更多的布帛,換更多的錢!
趙煦看向那臺紡車對著太皇太后、向太后躬身道:“太母、母后,這就是我命沈括所制,獻與太母圣節的寶物!”
“我命其曰:太母車。”
“乃欲以此車,廣及天下,使天下士民皆知,大宋太母,母儀天下,保佑擁護朕躬,朕奉太母、母后,于是推恩天下婦孺,使天下人皆享太母慈圣、母后慈恩。”
太皇太后看著眼前的紡車,聽著趙煦的話,已是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好孩子!好孩子!”她熱淚盈眶。
眼前的紡車,代表著什么,她自知道!
不夸張的說,這臺紡車的出現,意味著,她必將名垂青史,萬古不朽!
什么大宋太任?
她的歷史地位,將奔著嫘祖去!
從此以后,天下婦孺織布,都將感恩于她,也都會記得,正是因為她,所以官家才命沈括,發明創造出此紡車!
與這個相比,昨天都堂的宰執們玩的那一點小小的伎倆就算不得什么了!
甚至,這位太皇太后,還在心中冷笑:“呵!無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