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這樣下去,兒又要長胖幾斤了!”
向太后看著,很是高興。
那些點心、茶湯,確實都是她帶著文熏娘和狄薔在宮中親手做的。
“六哥喜歡就好。”向太后說道:“等六哥長大了,母后就在宮中,天天給六哥準備吃食。”
“好!”趙煦乖巧的說道。
太皇太后在旁邊聽著,多少有些吃味。
便道:“官家,明日就要開經筵了,老身命人給官家,制了幾套新衣裳,等會官家試一試,看看合不合身。”
“多謝太母。”趙煦連忙謝道,然后他問道:“孫臣聽說,太母想要考較孫臣功課?”
太皇太后于是坐直了身體,嚴肅起來,道:“確有此事。”
“老身聽說,官家暑休期間,一直有在看書,不知都在看些什么書?”
趙煦掰著手指頭,數了起來:“回稟太母,孫臣這兩月,除了出幸開封府外,一直在宮中看史書。”
“已看了史記、漢書。”
兩宮自然對此早有耳聞,但還是第一次聽到趙煦親口承認他在看史書。
這可不得了!
須知,天子成年的標志之一,就是能看懂史書。
特別是國史!
看了國史后的皇帝,普遍都會被認為,已經具備了發號施令的能力。
于是,太皇太后問道:“官家都能看懂?”
趙煦點點頭,道:“孫臣還寫了不少備注呢!”
上上輩子,曾經主政天下的他,自然知道,史書的重要性。
在儒家文明的社會,史書不僅僅是記錄歷史的載體。
也是政治說明書。
看懂了史書,也就看懂了歷朝歷代的政治。
若再能從文字里,推敲出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后的真相的話。
那么,這個皇帝也就能夠合格了。
是故,歷代明君,無不讀史,而且會很自律的每天都看一段史書。
“真是祖宗保佑!”向太后笑著對太皇太后道:“六哥如此聰俊,定可興我趙氏。”
太皇太后點點頭:“太后所言甚是。”
于是,她便公式化的考較了一下,一些史記、漢書的內容。
而趙煦對答如流。
聽完趙煦的回答,這位太皇太后的內心,多少有些落寞。
因為她清楚,照這樣下去,她能聽政掌權的世間,比她預計的可能要少的多。
恐怕等不到官家大婚,朝臣們就會不耐煩。
那時候恐怕就不怎么體面了。
想要體面,就得提前交權!
對她來說,值得安慰的是,這個孫子是孝順的,而且對高家無話可說,可以說事事都替高家著想,能給的恩典,全部都是拉滿。
以至于,高家人甚至更親近這個孫子,而不是她。
高遵惠和高公紀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兩個家伙在外面的事情,現在居然是先報告福寧殿,再來慶壽宮請示!
想到這里太皇太后也是在心中嘆了口氣:“官家,是有天命的圣主。”
“老身給他操持兩三年,就該退了……”
連高家人都更親近、擁戴這個孫子。
其他人還用想嗎?
這樣想著,太皇太后就給向太后使了個眼色,后者心領神會,對趙煦道:“聽說六哥近來曾下了手詔,命開封府考較在京寺廟主持、僧首們的佛法?”
趙煦點點頭,道:“確有此事!”
他知道,太皇太后和向太后,都是虔誠的佛教信眾。
兩宮都在宮中,供奉著佛像。
每逢初一十五,都會吃齋念佛。
遇到英廟、先帝生辰、忌日,更是會遣人去太平興國寺、護國寺以及開寶寺燒香祈福。
便解釋道:“兒這是依祖宗故事而為。”
“祖宗有‘保明行止’,約束僧人,嚴肅清規戒律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