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命僧錄司出具的考題,也都是很簡單的佛理。”
“主要也都是楞嚴經、金剛經的內容。”
“若彼輩連這個都不通……”
向太后聽著低下頭去。
楞嚴經、金剛經,這是連她也會的。
但問題是……
“六哥……”向太后只好提醒趙煦:“可能有所不知,大宋不免寺廟、道觀之稅。”
“各寺主持、僧首,便只能為全寺生計忙碌……”
這是事實!
去年,韓絳主持役法檢討,決定免除五等戶以下的免役錢,同時對三等戶以下減半。
但減免的稅收,并未消失,而是轉嫁給了僧戶、女戶、單丁戶以及贅婿。
這四種人,也是大宋官府歷次加稅的首選。
說起來,僧人也要交稅,這是周世宗滅佛的成果。
包括,趙煦嘴里的祖制也是周世宗的政策歸納總結的結果。
于是,在大宋,高僧從來不在寺廟主持、僧首里出現。
而是那些默默無聞的老僧。
譬如金總持的傳法院、譯經院,召集的僧人,就沒有一個是主持、僧首的。
主持、僧首們,在大宋像商賈,遠勝過僧人。
一個個打算盤,都很熟練,就是不會念經。
好多人,可能就記得念一句‘阿彌陀佛’了。
所以,趙煦的詔書,就是瞄著這些人的七寸去的。
就是故意要卡住他們的脖子。
當然了,其實趙煦也只是在做做樣子。
誠如向太后所言——大和尚們是趙官家的宗教政策執行人。
打掉了他們,可能就會讓官方寺廟聲譽大減,屬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特別是這汴京城里的大和尚,幾乎全部都屬于體制內的一員。
在某種意義上,他們和趙官家,其實是在一條船上。
這也是大和尚們,能做質庫生意的緣故。
所以,趙煦其實在玩膽小鬼游戲,做極限施壓的手段。
就是要逼著大和尚們讓步、妥協。
向太后哪曉得這些,只抓著趙煦的手,柔聲道:“六哥還是要考量這些,酌情優免、寬恕則個。”
趙煦自是要給兩宮面子。
當然,這也早在他算計中,在一開始,他就已經想好了底線。
便道:“既然太母、母后都這么說了,那我就再考量考量……”
“想個辦法,兩全其美!”
“既能嚴肅一番佛門清規,將一小撮敗壞佛祖清譽,不守戒律的無道僧人清理出去,同時也不傷真正誠心禮佛之人。”
皇帝都下詔了。
要是沒有祭旗的,那皇帝面子往那里擱?
自是要抓幾個典型出來祭旗!
同時也是殺雞給猴看,讓大和尚們知道一點厲害。
當然了,這個事情,其實就和西游記的故事一樣的。
有背景有靠山的。
自有佛祖、道祖求情。
沒有跟腳的,則只能怪自己命歹,去金箍棒下走一遭了。
兩宮聽到趙煦的表態,頓時都笑起來。
說到底,她們其實也不太在乎大和尚們的事情。
她們之所以插手這個事情,既有著她們嘴里的理由。
同時也是礙于面子。
別人都求上門來了,只好幫忙說說話。
畢竟,那幾個寺廟,和高家、向家,是有著幾十年的淵源。加上他們確實說的有道理,這才選擇幫忙。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