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來一個和市易務功能差不多的糴本司?
去年,堤岸司的堆垛場在賈種民的主持下撲買,得錢百萬貫!
“呂相公還是公忠體國的。”
將當地的常平倉儲存的財帛,運回汴京,轉入左藏,以供國用。
但問題是,大宋才剛剛廢了市易法。
不得不說李常的出發點是很好的。
第二天,呂公著就上書兩宮,以戶部國用拮據為名,請求遣御史、大臣,分赴河南府、潁昌府、大名府、開封府。
他就有些念頭不通達了。
再一個,常平倉這東西,是隨便能碰的嗎?
你說你不強迫,不立績效,不賺錢,誰會信呢?
常平倉,他現在是不好碰,也碰不得。
這些東西,都是歷代趙官家們,通過內臣、外戚和監當官們,在地方上精耕細作出來的。
他將人性想的太好了。
所以,趙煦知道,呂公著可能是看到了些什么苗頭,這是在未雨綢繆呢!
這個想法也很進步。
不過呢…
所以,他想建立一個全新的機構:糴本司。
將其放在戶部
所以,在這個角度來說,大宋的經濟不僅僅是官僚壟斷經濟。
想法是很好的。
但這并不代表,其他東西他不能碰。
要知道,撲買的堤岸司堆垛場,可是提前去掉了,那兩個最賺錢的大堆垛場的——它們被趙煦送給了高、向兩家太夫人,充作脂粉錢。
他說:伏見現今常平、坊場、免役積剩五千余萬貫,散在天下州郡,貫朽不用,利不及物,竊緣泉貨流通乃有所濟…
和常平倉不同。
就是李常的這份奏疏…
舉個最典型的例子——堤岸司。
于是,腐敗橫行,積弊叢生!
以為,可以通過知州、知縣來監督兼領糴本司的推官、主薄們。
趙煦只是想著,自己有五千萬貫的錢,躺在地方上,被人家像老鼠搬倉一樣,一點一點的扒拉出去。
可問題是,宋用臣主持堤岸司的時候,堤岸司靠著壟斷經營,歲入也不過四十萬貫。
也就是趙煦的私人財產!
而且還是官僚壟斷經濟里最差的那種——宮有制!
因為商賈們撲買堆垛場,肯定是要賺錢的。
所以,那些商賈肯花這么多錢,撲買下堤岸司的堆垛場,肯定是他們覺得可以賺錢。
事實也證明,他們確實賺錢,而且很多人都在大賺特賺!
那么問題來了——過去的堤岸司本該賺到,但最后沒有賺到的錢去那里了?
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也是宋用臣,一直被人非議和攻訐的地方。
而宋用臣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能力更是大宋內臣之中的一流水平!
而且,他本人也不貪,更沒有兄弟姐妹什么的需要他幫襯。
至少,趙煦讓他去河北主持清淤、修路,去淮南主持修河、賑災,都沒有出現問題,而且完成的都很好。
堤岸司尚且如此。
那些遠離汴京,散在州郡的場坊,又是個什么情況呢?
這么一想,趙煦的念頭,頓時就不通達了。
朕的錢,文臣士大夫們偷了也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