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一直科舉不利,若是正常情況,像他這樣的沒什么背景靠山的武臣子弟,沒有貴人提拔,天花板將注定他很難突破大使臣。
好在,王安石變法帶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風口。
他趁機前往汴京,靠著西軍的底子和熟悉沿邊的虛實,向王安石獻上了《安邊策》,于是得到推薦。
旋即被任命為管勾鄜延路兵馬,一下子就飛升了。
更妙的是,在這個時候,一個人找到了他,對他說:小伙子,跟我干吧!
這個人叫章惇。
于是,李浩跟著章惇去了兩湖,先從辰州開始。
幾年間就屢立戰功,成為章惇開兩湖的頭號干將,章惇在功成后,將他的名字列在了有功將帥的第一名。
就這樣,他這個在熙寧之前還默默無聞的小使臣,在熙寧十年的時候,就已經官拜熙河路兵馬鈐轄,武臣階升到了引進副使的高位!
隨后又吹來風口,五路伐夏,他跟著李憲,猛打猛沖,收復蘭州,下天都山,于是以武臣知蘭州。
隨后五次蘭州會戰,他大贏特贏。
靠著王文郁等猛將的勇猛,一路立功升遷。
如今已是熙河諸將之中,武臣階最高的幾個人之一了——去年入京面圣述職后,以戰功升忠州防御使,這就是正任武臣了!國朝歷代,不超過十個正任武臣!
于是以知蘭州軍州事,兼任熙河蘭會路經略安撫副使。
作為一個武臣來說,下一步,就是回京拜管軍,然后是馬步軍、侍衛親軍、殿前司的正貳官。
對一個武臣而言,若能如此,那就進可以如那些勛臣一般,與皇室聯姻,退可以學種家、姚家、折家這樣的將門,成為西軍的名將家族。
而走到這一步的武臣,其實也都是充滿了主人翁精神的!
為什么?
因為他們和他們的子孫的富貴,已經和趙官家完全綁定在一起。
理論上來說,大宋不滅,他們子孫的富貴就不愁!
而李浩是見過宗教的可怕的。
他青年時,曾游學揚州,親眼看到過,揚州當地的寺廟,是如何利用信眾,橫行一方的。
跟隨章惇開兩湖的時候,他更見識過宗教的厲害。
幾個和尚,三言兩語,就能讓那些山上的土人,主動走下山來,接受編戶齊民。
而和尚們僅僅是承諾,官府會在當地敕建一所寺廟。
自然,他看得出,抹邦山的資圣禪院的可怕。
趙卨還沒開口,向宗回就已經笑了起來,道:“直夫(李浩表字)不必憂心于此!”
“官家已賜金瓶、玉簽,將來抹邦山的資圣禪院的傳人,只能由御賜金瓶選出。”
“此外,那位轉世的普濟懷恩法師,在成年前需前往汴京在大相國寺或者護國寺中修行。”
我在現代留過學關燈護眼大中小第六百零二章上下同利的熙河路(2)(第2/2頁)
這是確保抹邦山的普濟懷恩法師,永遠跟著官家走的兩道保險。
前者,確保了每一代普濟懷恩法師,都一定是來自于和大宋關系密切的家族。
后者確保了每一代普濟懷恩法師,必然親近朝廷。
李浩聽著,終于明白了,那御賜金瓶是做什么的了?
頓時心悅誠服的對向宗回拱手:“原來如此,多謝公事解惑。”
又面朝汴京方向拱手拜道:“真圣明天子也。”
向宗回呵呵的笑了笑,想起了從汴京城傳來的一個消息——狄青子狄詠,已拜管軍,其女已為阿姐收為養女,封為縣君。
而李浩的父親又是狄青的舊部。
有著這層關系在,日后倒是可以與李浩多親近親近。
指不定,將來用得上!
智緣僧當天就在蘭州官府的安排下,于蘭州城,舉行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