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越次
元祐元年十月壬辰(初八)。
從熙河路檻送入京的青宜結鬼章,被送入汴京。
旋即安置于同文館。
和青宜結鬼章同時入京的,還有熙河路的詳細邊報以及來自武威郡王、邈川大首領阿里骨的請罪書。
趙煦翻著那阿里骨的請罪書,撇了撇嘴唇,在心中做出評價:“文辭不錯,用典正確。”
但,也正是因此,揭穿了阿里骨的這封請罪書的跟腳——根本不是他寫的。
吐蕃人,什么時候和漢家阿舅文縐縐的說過話?
從唃廝啰到董氈,再到溪巴溫、溫溪心。
人家都是用吐蕃話,直白的上報的。
比如說去年阿里骨向熙河路示警:探得緬藥家點集人馬,告漢家邊上做大準備,早奏知東京漢家阿舅。
人家都是很口語化的。
而如今的這封請罪書,卻是文縐縐的。
一看就知道,完全是敷衍,根本不是阿里骨本人寫的。
只是……
趙煦提起筆,在阿里骨的請罪書上批示:鬼章悖逆,與卿何干?卿于青唐,可安心戍邊,朕已詔熙河,賜卿錢帛與茶若干,以賞卿忠。
雖然阿里骨這樣做是很惡心。
可,政治本來就惡心。
都是千年的狐貍,誰也別和誰講聊齋。
趙煦知道,阿里骨也知道,青唐吐蕃是有桶蘸價值的。
所以,阿里骨再怎么反復橫跳,表演他那薛定諤的大宋忠臣人格。
但只要西夏還在,而阿里骨還能在表面上,維持他的大宋忠臣形象。
那么,趙煦就只能捏著鼻子,認可他的行為,并假裝他真的是大宋忠臣。
地緣政治,是不能感情用事。
為政者,必須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清楚。
在西夏未滅,而大宋的實力,不足以控制青唐地區,并將觸角伸向西域的如今。
阿里骨只要存在,就能對西夏人構成掣肘。
旁的不說,青唐吐蕃若滅亡。
那么,西夏人就可以與遼人共享絲綢之路的貿易收入。
考慮到遼人想要將絲綢,運到西域,需要通過遼闊的草原,成本劇增。
而西夏控制河西走廊,可以直接和西域做生意。
一旦沒有青唐吐蕃這個競爭對手,絲路的收入,大部分都得落到黨項人手里。
這叫什么?
資敵!
趙佶那混賬上位后放著西夏不打,跑去滅吐蕃。
就是犯下了這最嚴重的戰略錯誤!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不知彼,一勝一負,不知己不知彼,每戰必殆。
趙佶那混小子,是既不知己,也不知彼。
自以為得意,卻不知西夏人都快樂開花了。
其滅青唐,對西夏來說,屬于是阿美莉卡沖進了伊拉克,吊死了薩達姆,伊朗人笑得合不攏嘴。
感謝我趙佶大哥送的大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