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對趙煦而言,環境非常好!
因為在他之前的六代趙官家,孜孜不倦的幫他將外戚、內臣、武臣都已經規訓好了。
所以,不需要擔心,在他這一代人就出現什么權傾朝野的外戚,自稱九千歲的內臣。
至于他之后?
說老實話,他管不著,也管不了。
……
元祐元年十二月甲午(初十)。
從河北風塵仆仆趕回的宋用臣,終于抵京。
一回來,宋用臣就到了福寧殿,拜見了趙煦,并謝天恩。
然后,又去了慶壽宮、保慈宮謝恩。
與此同時,天下州郡中,受命回朝述職的文武官員,也陸續入京。
在宋用臣入京后第二天,權發遣淮南東路轉運使趙偁抵京。
趙偁是能吏!
這一次的淮南大旱,他的能力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淮南東路,受災人口百萬以上。
但在他的調配下,一切井然有序,所有災民都得到了基本賑濟。
同時,為了恢復生產,在旱災過后,趙偁上書朝廷說:臣查知舊事,得楚、海、泗、亳、宿等五州舊年水患最甚,今雖大旱,然計明歲恐又水患,乞發運司自常、潤州收糴稻種,以備五州來春布種!
這是一個很妙的策略。
在趙煦的上上輩子,今年淮南大災過后,淮南一度是:流殍載路,老嬴轉溝壑,壯者起為盜。
但正是因為有趙偁,第二年春播后,淮南諸州就漸漸安定下來。
以至于趙煦親政后,從淮南來的士人商賈,依然在傳頌趙偁之賢。
可惜的是,在趙煦的上上輩子,趙偁在紹圣二年就已去世。
而如今,因為救災及時,同時,趙煦舍得花錢的緣故。
淮南諸州,雖然受災嚴重,但社會秩序并未生亂,災民也基本得到了救助。
在宋用臣的主持下,以工代賑,開展了各種生產自救和水利工程。
百萬規模級的難民潮沒有出現。
而趙煦對趙偁的工作,也是全力支持。
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總數超過十五萬石的稻種,也在常州、潤州、揚州準備好了,只等大運河開航,就可以運抵淮南諸州。
當然了,如此規模的自然災害,不可能沒有損傷。
雖然沒有統計,但餓死、病死和在逃難路上死去的災民,起碼也在一萬以上。
好在,趙煦早已做好了相關準備。
他動員了幾乎整個汴京的宗教界。
京畿范圍的道觀、寺廟里的牛鼻子和大和尚幾乎是傾巢出動,趕赴淮南受災州郡,舉行水陸法會,為災民與死難者祈福念經超度。
有著宗教的安撫,受災災民們的情緒,大體穩定。
與趙偁一起回京的,還有權發遣都大江淮發運副使蔡卞。
蔡卞在發運司這一年多,干的不錯。
至少,他帶著的漕司,沒有干擾趙煦的海鹽大策。
反而是,多有助益。
而蔡卞這一次回京,除了述職外,還帶回了一批貨物。
從廣西的榨糖作坊里,出產的糖霜與紅糖。
雖然不多,也就百石上下,其中糖霜不過兩百斤。
但,這批糖貨的入京,也宣告著,一條從交州到汴京的糖類貿易路線被打通。
糖,將成為一條連接中原與交州的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