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無論是禮部還是鴻臚寺,看了楊光震的自述后,都是一臉懵逼。
因為啊,雖然楊延郎確實存在。
但,狄青南征的時候,楊延郎并未從軍——因為當時他已經死了數十年了。
所以,一個死了數十年的死人,怎么把自己的兒子過繼過播州楊昭,還和楊昭通族譜?
其次呢,楊延郎并非是楊業的四世孫,而是楊業之子。
所以,這完全就是攀附!
但禮部拿他們也沒辦法!
嘴巴長在他們身上,還不是只能任由他們自己說?
而且,人家是貢使,遠來是客,不好當面打臉。
萬一惹出外交糾紛來,甚至生出邊畔,那朝廷震怒,板子打下來,禮部的人可受不起,只能捏著鼻子,當做沒看見,只是略有尷尬。
不過很快,禮部的尷尬就被解決了。
因為官家不知道從什么地方聽說了這個事情,于是一道旨意降下,讓楊文廣之子楊文懷認下了這門親戚。
楊氏將門,自楊文廣后,就已經衰敗,楊文廣諸子都只是因父蔭在京擔任小官罷了。
面對這種天子旨意,那里敢不從?
何況,播州楊家,確實有錢!
見面當天,楊家使者就代表楊光震,給楊文懷送上了厚禮。
在汴京城,有錢不僅僅能讓鬼推磨,就算是磨推鬼都行!
何況,還有著旨意在!
于是,楊文懷當即表示愿意在族譜上增加一筆,將這西南播州楊氏加入他家的譜系。
然后,官家還特意抽空,幫他們改了bug——從楊延郎之后,變成了楊文廣的后人。
故事邏輯性也得到了修改。
變成了一個美麗的故事——皇佑中,楊文廣隨狄青南征,過播州,與播州刺史楊昭獨女墜入愛河,兩人珠胎暗結……
奈何楊文廣并不知道此事,南征勝利后,回到汴京,并從此與播州失去聯系。
而留在播州的楊昭獨女,一個人在播州默默生下了兒子,并為之取名貴遷。
于是,如今的播州楊家家主楊光震就成為楊文廣之孫,楊文懷之侄,可謂是皆大歡喜。
禮部和鴻臚寺,也都是長吁一口氣。
可能的外交糾紛,現在變成了合家歡的大團圓劇本。
就是有個問題,楊光震只有一個兒子,名叫楊文廣。
他得改名了!
恰好,這一次楊文廣就在使團中,官家知道此事后,干脆好事做到底,直接賜名:宗保。
此刻,被賜名楊宗保的西南播州土司世子,在交趾國使團旁邊的回廊里,看著交趾人的浮夸表演。
年輕的土司之子,撇了撇嘴:“我聽說,去年交趾還曾作亂,引得朝廷震怒,遣執政南征,如今又如此諂媚,這前倨后恭,實在令人發笑,也實在叫人警惕啊!”
“依我看,交趾將來,還可能繼續做亂!”
“我為皇宋忠臣之后,名將之孫,當為國盡忠,以備將來交趾之亂才是!”
他現在已完全把自己當成了太原楊家之后,鼎鼎大名的楊家將一員。
屁股是完全坐在了大宋立場上。
沒辦法,誰叫大宋給播州楊家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呢?
天子不僅僅親自降詔,為他家正名——西南諸蕃,素來重貴人。
楊氏既正名為楊業之后,楊文廣之苗裔。
這對楊家在當地的統治,有著莫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