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想著,耶律洪基就忍不住從自己的腰間,取出一方被裝在錦袋內的寶璽。
寶璽上,有著歲月的斑駁痕跡。
寶璽的正面,篆刻著八個古老的篆文——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此乃……
傳國玉璽!
已失蹤了百余年的傳國玉璽!
但是,這方神圣的,象征著正統的寶璽,卻在他祖父在位時,出現在中京(赤峰)。
正是因為有了傳國玉璽,從圣宗開始的遼國皇帝,才會心心念念著那卯金刀的讖諱。
同時,他們也才會將自己視作正統!
畢竟,傳國玉璽都在他們手上。
他們不是正統,難道還是竊據中原的汴寇?
撫摸著寶璽的印文,耶律洪基心曠神怡,忍不住開始吟誦他祖父當年得到寶璽后,寫下的詩篇。
“一時制美玉,千載助興王……”
“中原既失鹿,此寶歸北方……”
“子孫宜慎守,世業當永昌!”
梁穎見著,當即下拜:“天佑大遼,大遼永昌!”
幾乎是同一時刻,高麗王都,開京(今開城市)。
漫天的大雪,已將大地冰封,江華灣更是早早就結凍了。
高麗國王王運此刻站在城頭,遠眺著遠方的冰封大地。
遼國兵馬,如今都已經退回了平壤城。
開京之圍,暫時被解。
但,王運知道,等到春天,遼軍一定會卷土重來!
而且,其攻勢將變得無比凌厲!
開京城,怕是守不住!
必須遷都了!
他必須離開這里,前往南京(漢城)甚至前往江華島。
高麗歷史上,不止一次這樣做。
第二次和第三次高麗、遼戰爭,開京都曾被圍。
特別是第二次戰爭期間,遼軍攻入開京,放火焚燒開京宗廟、宮室。
而這一次的遼兵,比前三次更加兇猛,手段也更加狡猾。
大量的北方士族、官員都已經降順。
甚至接受了遼人的冊封。
同時,遼軍的戰斗意志和戰斗精神,也比之前三次更加旺盛。
這是因為,遼主不吝賞賜。
想到這里,王運就忍不住煩躁起來。
他扭頭看向大海的方向。
那宋國所在的海的另一面。
他已經知道,正是宋遼交子貿易,讓遼人有著足夠的財力征討他的國家。
可偏生,他卻無法指責宋國。
因為,宋國對于高麗,已算仁至義盡。
不止在開戰不久就派人送來大批軍械,這些軍械甲胄,一到高麗就被視為軍國利器,用于武裝開京的禁軍。
尤其是高級軍官。
而這些軍械,特別是其中的強弩,在十月、十一月的開京戰事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遼國的重甲,在那名曰神臂弓的勁弩面前,也能被洞穿。
此外,他還知道,宋國的皇帝,曾遣使到遼國調停戰爭。
除了沒有派兵配合、策應高麗外。
宋國做了一切能做的事情。
“要不……答允宋國的要求……”王運想著。
“再派人去宋國,請求援助……”
“特別是那神臂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