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煦托著下巴,回憶著一些事情。
他上上輩子的事情。
他記得的,元祐三年,麻啰缽國來使。
在麻啰缽國使者回去后的第三年,元祐六年,佛菻國使者來朝。
所謂佛菻國,拜占庭,東羅馬是也。
那么問題來了,拜占庭和大食人,為什么前后腳都來了大宋?
聯系到世界格局和變化。
趙煦的嘴角微微揚起來,他用著現代普通話,呢喃著:“朕想起來了……十字軍東征啊!”
十年之后,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發動。
星月與基督,將在耶路撒冷開始了長達兩百年的鏖戰。
但在那之前,歐陸諸國,已經開始在本土進行十字軍戰爭。
假若趙煦沒記錯的話,這一段歷史被歐陸人稱作‘收復失地運動’。
可以肯定,在十字軍東征前,歐陸諸國會先掃平,那些阻礙自己東征的阿拉伯據點。
所以,肯定是這幾年,在歐陸發生或者即將要發生決定性的戰役。
可惜,趙煦沒怎么研究西方中世紀的歷史。
對十字軍,也就是玩過游戲,大概知道些東西。
如此而已。
不過,他旋即自嘲的笑了笑:“就算知道,又能怎么樣?”
相隔何止萬里?
就算想攪翔,也是鞭長莫及啊!
所以……
還是先賺錢吧!
賺錢最重要!
這些幾萬里外的戰爭,就讓它們在幾萬里外發生吧。
于是,趙煦拿起筆來,在這靜室中寫下了御批:著禮部并有司,予麻啰缽國使團方便,許其于都亭驛中,與商賈貿易。
想了想,趙煦繼續批示:詔開封府遣人,加強都亭驛中海外諸國之監視,不可使海外諸國使者及其隨從,有接觸中國典章并茶種、蠶種之可能。
并詔賈種民、章縡,諸國使團返程前,遣人檢查其行禮、商貨,務必不可有禁物。
雖然說,趙煦是個支持自由貿易,認同市場經濟,贊同科學無國界的人。
但是……
他眼中的自由貿易,是我自由,你貿易。
他心里的市場經濟是你的市場是我的,但我的市場還是我的。
而他贊同的科學無國界,就更只是外國的科學、資源無國界
若輪到大宋,那就萬萬不行了。
畢竟,大宋是真有蠶種、茶樹這樣能下金蛋的母雞。
而自漢以來,歷朝歷代的君王,都和趙煦是一個樣子的。
對茶種、蠶種嚴格保護。
而來中國的外國使團,更是會被嚴格限制,只能在官府眼皮下活動。
其離境的時候,需要嚴格檢查。
典籍、書冊,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假如不是皇帝所賜,那么,使團離境的時候,是別想帶走哪怕一張紙的!
寫完這些,趙煦就將這張元書紙交給石得一:“都知且拿著去,降開封府,著蔡京等人依旨意行事。”
嗯,做買賣,互通有無,趙煦歡迎。
但,那些中國的典冊,尤其是科學技術有關的典冊,以及中國特有的各種經濟作物,外人別想帶走一點!
當然,孔子孟子等圣人的典籍,不在限制內。
可問題是,除了東亞文化圈的國家,誰要這些東西?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