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
可憐當年慶歷新政,范仲淹、富弼、韓琦等人矢志于改變世界,中興國家。
可結果范仲淹去世后,這一個兩個三個,都成為了當年慶歷新政的時候,站在他們對立面的那些人。
甚至,比那些當年的守舊派,還要頑固,還要迂腐。
屠龍少年,終究變成了自己少年時痛恨的那條惡龍!
趙煦想到這里,便微微抿起嘴唇來,心中對呂公著的猜疑,開始泛濫。
因為,當年熙寧變法的時候,呂公著的學生李常,也曾在其中上跳下躥。
譬如說,李常在擔任右正言的時候,曾上書趙煦的父皇,談論青苗法的害處。
他說我聽說啊,有些地方的官府,沒有把青苗錢借給百姓,卻讓百姓還利息。
趙煦的父皇問他卿有什么證據嗎?若有,朕一定徹查!
李常卻死活不肯說,也不愿意拿出來。
然后就拍拍屁股跑路了。
學生這樣,老師能好到哪里去?
不過,這次回朝后,李常的立場,卻偏向了中立。
甚至覺得青苗法也很好了。
在趙煦的上上輩子,這個熙寧變法時,強烈反對變法的大臣,成為了和蘇軾一樣在朝中格格不入的人。
他不止支持青苗法,認為不該廢黜。
也支持免役法,覺得這是善法,不可動搖。
如今,李常在朝中,算是最積極參與韓絳的役法檢討和青苗法條例修改的大臣之一了。
想到這里,趙煦內心的猜疑,才漸漸逝去。
看向呂公著的眼神,重又變得溫柔起來。
這可是呂公著!
呂夷簡的兒子!
能和富弼一樣嗎?
呂公著卻在這短短的片刻中,心情好似過山車般跌宕起伏。
因為,他明顯看到了面前的少年官家眼中的猜疑。
也明顯感覺到了官家的一些肢體語言,變得疏遠、冷淡。
這讓他心驚肉跳!
以為,自己要被官家猜忌了。
而一旦被猜忌,他這個宰相,恐怕馬上就可能被罷免!
好在,官家終于還是恢復了正常。
語氣依然是和煦、親近的。
甚至,對他的稱呼,也再次變成了呂愛卿。
“呂愛卿啊”
“圣人的教誨,朕自然不會忘記。”
“兵者乃是兇器,若非必要,若無必要把握,朕絕不會輕言用兵!”
這是實話!
在現代留學十年,讓趙煦知道,所謂戰爭,其實只是政治的延續。
而經濟則是政治的基礎。
沒有經濟,就不要講政治,因為混亂的經濟,必然導致國家混亂。
國家都亂了,還打個屁?
趕緊投了吧!
所以啊,不打虧錢的仗!
“就像章相公去歲南征交趾”趙煦道:“王師本可渡江,滅亡交趾!”
“但朕卻認為,富良江以南,乃是泥潭,即使打了下來,也只是為他人做嫁衣”
“于是命大軍在富良江前停下,并與交趾和議。”
呂公著趕忙送上一個馬屁:“陛下圣明,此實天下之幸!”
那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