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彥博聽著,瞇起眼睛,問道:“說說看,你的理由。”
文及甫答道:“兒這些時日,已經走訪過,也實地看過了。”
“這新城東廂,雖只九坊,但坊中產業甚多”
“顯仁坊、汴陽坊、崇善坊、安仁坊,自國初以來,便是作坊云集,百工匯聚”
“而春明坊、宣陽坊,則多勛臣外戚”
“又有朱雀門大街,貫穿整個東廂,人口繁多”
文彥博聽著滿意的點點頭,看著文及甫的神色,也總算是欣慰起來。
不過
“汝選新城東廂抵當所,恐怕還有一個原因吧?”文彥博悠悠的問著,眼睛直視著這個兒子。
文及甫頓時瑟瑟發抖。
但文彥博也不點破,只是道:“有些事情,汝要注意度!”
汴京新城的東廂,最著名的地方,自熙寧以來,就只有一個地方春明坊。
那里有著先帝賜給王安石的宅邸!
現在,王安石的嗣孫王棣在京城,跟在呂公著身邊。
每到休沐日,王棣都會回到春明坊的荊國公宅。
然后他就效仿王安石,經常去鄰居家串門。
他的鄰居是誰?
宋處仁!
宋處仁是已故的龍圖閣學士、贈禮部侍郎宋敏求之子,其祖父是燕宣獻公宋綬。
而宋家,經過宋綬宋敏求父子數十年的經營,已經是這汴京城中最大的士大夫公卿社交場所。
無論新黨、舊黨,只要到了宋家,都會暫時放下恩怨。
而原因只有一個宋家有著所有士大夫都渴望的東西藏書。
從宋敏求生前的著作,就能看出他家的藏書,到底有多么豐富和強大了!
唐大詔令集、六宗實錄、長安志、春明退朝錄。
宋敏求能有這些著作,靠的就是他家收藏的那幾萬卷,連宮中都未必有的唐代史料、典冊、詩集。
無論是歐陽修寫新唐書,還是司馬光寫資治通鑒,都得找他借閱藏書。
那么宋家為什么有這么多藏書?
那是因為,宋家掏空了四個大宋藏書大家的家藏!
第一個是宋綬的外祖父楊徽之。
楊徽之是從五代走過來的文人,收藏了大量的唐五代典章。
但他沒有兒子,死后,家產為諸女婿、外甥所分。
而宋綬不要錢,只默默拿走了楊徽之的藏書。
第二個,則是真廟時的宰相文簡公畢士安,這是宋綬生母的祖父,也是其妻子的曾祖父。
因宋綬父子好書,畢家藏書,被他們父子如松鼠搬家一樣,在數十年中,一點一滴的搬空了。
第三個是魏文征公王旦。
王旦生前,很喜歡宋綬,所以王家藏書,也難逃毒手。
第四個,則是當朝的宰相呂公著。
因為,呂公著的次子呂希哲的妻子,就是宋敏求的掌上明珠。
所以,宋敏求在世的時候,就盯上了呂家那從呂蒙正時代就留下來的家藏藏書。
呂公著也知道宋敏求好書,于是敞開家門,任由其抄錄甚至搬運。
就這樣,宋綬父子兩代人,靠著掏其他人家的藏書,以及自己幾十年如一日的,到處購買、搜羅古籍。
撐起了整個大宋,最豐富、最全也最好的唐五代典章庫。
無論是唐五代的史料還是唐五代的詩篇,都藏在宋家的書架上。
而且,因為宋綬父子愛書、喜書。
所以這些寶貴的文獻,都得到了非常好的保養、修訂。
宋綬父子在世時,還會組織汴京的士大夫一起校正這些藏書的繆誤。
對士大夫來說,春明坊第六區的宋府簡直就是他們的天堂!
如今的宋家,在宋敏求去世后,因為能力問題,再也組織不起天下有名的士大夫一起修訂、校正藏書。
但,宋家依舊對整個天下的文人士大夫敞開大門。
只要你是讀書人,都可以去宋家借閱他家的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