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不敬佛門,必有災殃!”
他看向禪房門口,熾熱的陽光,依舊在炙烤著庭院。
“這就是佛祖對朝廷不敬沙門的懲戒!”
……
汴京新城北廂,共有廂坊二十,宗正寺的官署,就在這北廂的福善坊內。
因此,汴京新城北廂,都有宗室丶外戚之家。
這是因為宗正寺,習慣將宗室丶外戚宅邸建在自己官署附近,好方便管理。
所以,廣親宅(秦王趙廷美子孫所居)丶睦親宅(濮王系所居)丶親賢宅(先帝兄弟)皆在這北廂。
而在這北廂,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那就是俗稱『公主坊』的永寧坊。
坊內,散落著一個個公主宅邸。
不過,大宋之制,這些朝廷敕建的公主宅,在公主去世后就會回收。
只有太宗第七女,真廟之妹,吳國大長公主的宅邸在公主故去后,朝廷沒有回收。
吳國大長公主宅之所以沒有回收,是因為吳國大長公主的人生,極為悲苦,所以晚年皈依佛門,出家為尼。
真廟對這個妹妹極為同情,賜給『崇真資圣院』匾額,許公主在家修行。
公主薨去后,朝廷舉哀,真廟特旨許這崇真資圣院依舊保留,成為許多宮廷女官年邁后的榮養之地,也算是給公主積陰德。
于是,這永寧坊中,也就有幾分禪意。
時不時就能聽到崇真資圣院中的鐘聲。
此時,一聲鐘鳴,在永寧坊中回蕩。
在永寧坊一角,靠近那安遠門的地方,一座公主邸,矗立于此。
這也是如今,大宋唯一一座公主邸。
居住在這里的人,自然也就呼之欲出了。
元豐八年已加封為冀國大長公主的壽康公主與其丈夫駙馬都尉丶密州觀察使張敦禮,以及張敦禮的家人。
壽康公主今年已是三十有六,作為先帝的胞妹,公主性格溫婉,平素不喜出門,只在這公主邸中,吃齋念佛。
倒是駙馬張敦禮,是這汴京城內,非常活躍的外戚,其到處活動,廣結人脈,在朝臣中有著不少朋友。
此時,已是傍晚時分。
張敦禮和過去一樣,從外面喝的醉醺醺的回到家中。
壽康公主帶著侍女,將他扶回了內宅,然后和其他大宋家庭的妻子一樣,細心的照顧起來。
又是拿著毛巾,給張敦禮擦汗,又是端來茶水,給張敦禮解酒。
等到張敦禮的酒醒了些,公主便柔聲勸道:“張郎今日怎又喝得這般醉醺醺的?”
張敦禮沒有答話,只是問道:“秉淵呢?”
壽康公主道:“大哥兒今日被姐夫接了過府……”
公主和張敦禮育有一子三女。
長子張秉淵,年已十四,元豐六年的時候,被先帝親點,選尚先帝第六女,當朝天子的胞妹。
奈何公主在元豐七年暴病而夭。
不然的話,以當今天子對其妹妹們的寵愛,張家富貴必可延續。
不過,當朝天子還是有著兩個胞妹在。
所以,壽康公主經常帶兒子入宮,到兩宮面前露臉。
就是為了給兒子鋪路,以便將來親上加親。
張敦禮聽到兒子被姐夫王師約接走,不知怎的,很不高興。
“吾不是早說了,少與那王家往來嗎?”張敦禮氣呼呼的看向壽康公主:“緣何又讓那王師約將秉淵接了過去?!”
壽康公主無奈的道:“姐夫是官家面前的寵臣,也是外戚中的楷模。”
“妾將大哥兒送去,是希望姐夫能多提點一些……”
“提點……提點……提點個鳥!”張敦禮的臉一下子就拉了下去。
“到來頭,好處都歸了他王家!”
“王家的那兩個衙內,現在都是什麼官階了?”
元豐八年,當今天子即位,旋即因燕國大長公主與先帝同日而去,甚為哀悼。
于是,當即恩蔭公主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