綾錦院那邊的作坊,在過去幾個月的表現,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現在的綾錦院,幾乎就相當于一臺印鈔機。
每個月都能穩定的帶來數萬貫的收入(棉布不包括在內)。
正是因為綾錦院這麼賺錢,所以,這汴京城中的人,才會觀望至今。
簡單的來說,就是怕鐵拳砸到他們身上。
卻殊不知,趙煦在這個事情上,就是希望他們動起來。
在趙煦看來,大宋有太多太多資源,沒有被利用起來。
旁的不說,作為絲綢大國,蠶絲的銷路,居然會成為問題!這你敢信?
與此同時,大宋還有著大片大片的市場,沒有被開發利用。
從南到北,有的是一件衣服傳三代,人走衣還在的例子。
這怎麼能行?
在現代留學十年的趙煦,每每只要想起,這大宋朝的億兆黎庶,還沒有穿上他賣的衣服,這心里就難受啊!
而綾錦院,目前的規模和制度,在趙煦看來,已經差不多到頂了。
再擴大,就肯定要變質。
就要被權貴們趴在上面分肥。
搞不好最后,人是多了幾十倍,規模也百倍于現在,但利潤卻相差無幾,甚至更少——類似的例子,在現代社會,比比皆是。
甚至于,在現代,就連私企一旦變大,也會變得官僚主義,人浮于事。
現代社會都解決不了的問題。
趙煦自然沒有天真到,在這中古時代,可以靠著儒家士大夫們的道德操守解決——信這個,還不如相信讀者老爺人均秦始皇,v50就可以封上將軍呢!
所以,就只有一條出路——讓資本野蠻生長!
讓看不見的手,自動調配。
這個選擇或許很糟糕,但,卻是如今唯一的解。
……
李二虎看著被送到他面前的麻布,他輕輕彎腰,拿起其中一塊,放在手上仔細端詳丶撫摸。
李二虎自開了這作坊,出于謹慎,他不敢一開始就用蠶絲來紡紗,所以用的是很廉價的苧麻。
苧麻布,是大宋最低廉的布料,也是普羅大眾最常穿的衣服原料。
一匹麻布汴京市價四百到四百五十文上下,百年來波動并不大。
其原料,主要是從蜀地來的蜀麻。
不過近來,京中多了許多來自廣西丶荊湖南路的苧麻。
都是跟著從廣西來的蔗糖一起入京的。
算是蔗糖運輸的搭頭,同時也是作為一路上給寶貴的蔗糖遮風擋雨的遮蔽物。
常常一艘糖船入京,只船艙中有著用雙層木桶密封保存的蔗糖,船上的其他空間則都塞滿了苧麻。
這些苧麻,在運抵汴京后,官府將之發賣,一斤也就三四十錢。
換而言之,官府是將這些苧麻,當成了沖抵蔗糖運費的貨物。
這倒是便宜了李二虎!
如此低廉的苧麻,他一口氣就掃了數千斤回來,如今,都已經被紡成了紗錠,變成一個個錠子,然后被送到織工們手中,織成了一匹匹的麻布。
現在在李二虎面前的,就是第一批織出來的麻布。
大約有五十多匹的樣子。
李二虎微微吐出一口氣來,他輕輕撫摸著手中的麻布。
這麻布的布料比之市面上的那些麻布,要細膩的多,紗線并不粗糙,這可能是因為用的是嶺南廣西所產的苧麻,觸手甚至還有一種微微的柔軟質感。
“此上等麻布也!說不定已經達到了綀布!”李二虎激動不已。
綀布,是去年南征的御龍第一將回京后帶回來的交州土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