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汴京城,就這樣在數百年中,搖搖晃晃的用著這個臃腫丶畸形的模樣走到了今天。
所以整個汴京城,無論內城丶新城還是新城外的廂坊,都是一個個擁擠丶畸形的模樣。
像漢唐那樣,星羅棋布,秩序井然的都城模樣,是想也不要想的。
左右不對稱,上下不相諧,才是汴京的真實模樣。
像是汴京內城,左軍第一廂有足足二十坊。
但,右軍第一廂,就只有八坊了,第二廂更是乾脆只有兩個坊——金順丶壽昌。
到了新城,廂坊規模陡然變大。
最大的新城城西廂有二十六坊,哪怕最小的城東廂也有九坊,其他皆為二十坊。
最可憐的是新城外九廂,有四個廂都是孤零零的一個坊,剩下的五廂,也基本都是兩個坊。
偏生,新城外九廂,是整個汴京如今人口最密集的區域。
平均每個坊,至少有一萬人在其中居住。
還有大量入京的客商丶士人丶入京辦事的低級文武官員混居。
所以,抵當所買撲,分區的名額給誰就成問題了。
趙煦托著下巴,想著:“這新城外九廂之抵當所,都得預留給各州郡的豪商代表!”
新城外九廂,沒有城墻保護,官府管理也相對松弛。
各種人物魚龍混雜,無數英雄好漢都是從這里走出來的。
這是一片熱土,也是未來汴京城繼續擴大的必由之所。
所以,預留給州郡豪商,即是保護他們,也是為了他們負責——樹大招風,賺的多,容易惹人眼紅。
“新城中,也得預留一兩個抵當所,來團結東南與泉州丶明州丶廣州!”
東南六路,是汴京城的糧食來源,同時也是財富源頭。
在過去,這六路被歷代趙官家是敲骨吸髓,盤剝殆盡。
所以怨氣很大,所以和朝廷難免離心離德。
最終,被趙佶逼反,方臘起義,未嘗不是六路的豪強丶地主們給趙官家的一點小小警告。
所以,東南六路在趙煦這里的統戰價值直接是拉滿的!
必須單獨給他們在新城里選塊地盤。
至于泉州丶明州丶廣州這三個地方,是趙煦重點發展的對外經貿窗口。
自然,也是統戰價值滿滿,必須得額外照顧。
所以……得讓這三個港口城市,在汴京城有一個抵當所,同時,也只有這樣,才能讓這些地方的土豪,心甘情愿的將自己的財富,拿到汴京城來。
也只有這樣趙煦的強京城戰略,才會有實際效果。
“便將新城城東廂,預留給福建丶泉州丶廣州……”
這里是新城最小的一個廂,一共只有九坊。
如今還在發育的海商們,拿了此地,既不會太顯眼,同時能表達朝廷對他們的重視。
“而新城城南廂則可以給東南六路預留……”
新城城南廂,有著一個重點區域——太學丶國子監丶武學丶律學丶算學,都在城南廂的龍津橋一帶。
而東南六路,從古至今,乃至于現代。
都是以卷教育而聞名天下!
將此地預留給他們,能更好的拉攏丶團結這些地方上的豪強。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