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看著,心道:“當今天子,與列祖列宗,皆是一般的愛釣魚啊!”
自太宗以降,歷代官家,都是釣魚愛好者。
有關他們釣魚的故事、趣聞,都快能寫成一本書了。
譬如說,真廟的時候,禁中就傳出來過,釣魚選宰相的傳說。
據說,當年真廟愛釣魚,但卻總是釣不上魚。
為此,真廟決定帶大臣們一起釣魚。
看看到底是技術的問題?還是這后苑里的魚有問題?
結果……
當日幾乎所有人都中魚了,就真廟沒有!
頓時,龍顏大怒!
這個時候,丁謂見到風向不對,立刻賦詩一首,其中有一句這么說的:鶯驚鳳輦穿花去,魚畏龍顏上鉤遲!
真廟聽完,龍顏大悅,回去后就召見了翰林學士,宣麻拜相,讓丁謂成了宰相!
這個故事,沒有人知道真假。
但,沈括可以確信的是——祖宗以來,天子垂釣,近臣伴駕,乃是制度。
尤其是仁廟時代,還特別發展出了‘釣魚宴’。
根據當年參加釣魚宴的大臣們說,在這禁中釣魚,是有規矩的。
比如說,天子未中魚,大臣即使中了魚,也不能提桿,也比如說,伴駕垂釣,君臣用的抄網是不同的。
天子用紅網,大臣用白網。
這一點尤為關鍵!
因為,據說當年曹利用,就是在伴駕釣魚的時候,用了紅網,得罪了仁廟,因此被罷相、刺配,最后被逼殺。
想著這些事情,沈括就戰戰兢兢的到了那碼頭前,對著正坐在椅子上,專心致志的垂釣的天子拜道:“龍圖閣直學士、朝議大夫、提舉專一制造軍器局臣括恭問皇帝陛下圣躬萬福!”
是的,沈括又升官了。
如今,已經差不多升到了他因永樂城戰敗而被罷黜的官階。
當時的他是以龍圖閣學士、太中大夫為鄜延路經略安撫使,只差一步就能宣麻。
奈何,就是這一步……怎么都沒有跨過去!
如今,兜兜轉轉,總算是升到了只比罷官貶黜前低一點的官階、貼職。
兩府的大門,再次為他打開。
趙煦回過頭,看向沈括,露出笑容:“沈卿來了!”
“且免禮,到朕身邊來,與朕一起垂釣……”
“諾!”沈括受寵若驚般的再拜謝恩,然后起身,恭恭敬敬的來到了天子身邊。
馮景將一張椅子搬到他面前,又奉來茶水,為他取來了一支魚竿,一個魚簍以及一個抄網,白色的!
沈括小心翼翼的看了看,官家面前放著的抄網,果然是紅色的。
趙煦見著沈括的神色,咧嘴一笑:“卿想起了什么?”
趙官家們愛釣魚,在現代宋史研究圈里,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甚至曾有人打趣玩梗:“可能就是老趙家年年空軍,所以氣運平衡到了釣魚城,讓他們釣到了一位蒙古大汗!”
趙煦拿著自己的抄網,晃悠了一下。
沈括趕緊道:“臣惶恐……”
“無妨!”趙煦笑著說道:“卿且坐下來,與朕一邊釣魚,一邊閑聊吧。”
“諾!”沈括小心翼翼的坐下來,拿著魚竿,然后熟練的掛上魚餌,但沒有第一時間下桿,而是小心翼翼的觀察了一下趙煦那邊的魚情。
魚竿是一點動靜也沒有!
但水面上的魚兒,看著似乎有不少!
這就很尷尬了。
畢竟,傳說中,天子未中魚,大臣即使中魚也不能提桿。
更有傳說,曹利用就是栽在某次釣魚,比仁廟先中魚,還用了仁廟的抄網,因此得罪,最終吊死在房梁上。
所以……萬一,若他來了后就中魚……這多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