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將之尸體塑成金身,送到寺廟里供奉,賜號【顯化禪師】,時常派人去禱告,以祈求子嗣。
要是仁廟晚年,真能生一個健康的皇子。
搞不好,這【顯化禪師】能被封為真菩薩,立其道場。
說實話,呂惠卿也搞不懂,那林仲方到底是怎么讓仁廟相信,他一個張口閉口都是道家話術,卻穿著僧人袈裟,每天都愛喝酒吃肉,自稱能治百病,靠號脈知過去未來的神棍,是怎么尸解飛升去的西天極樂當的菩薩?
但呂惠卿記得很清楚,自己當年入京趕考,聽說了這個事情后,心態頓時就變了。
大宋朝的天子!
天下人口中的‘寬仁敦厚之君’,一位君臨天下數十載的【明君】,卻被一個騙子耍的團團轉。
這證明了什么?
年輕的呂惠卿,在當時就知道了。
皇帝也是人!
也可以被蒙蔽、欺騙甚至戲耍!
而且,皇帝們在這方面的智商,可能還不如正常的普通人!
這奠定了呂惠卿之后仕宦的人生。
是塑造了今天的呂惠卿的原因之一——當他知道,皇帝也能被欺騙、蒙蔽后。
那么,還有什么東西,能讓他敬畏的?
于是,他開始肆無忌憚,他變得百無禁忌。
同時,呂惠卿對一切僧、道的話術,都不再相信,甚至充滿了懷疑。
對類似李仲方的人,更是充滿了本能的敵視。
因為,呂惠卿知道,這種人一旦得逞了,就必然自己造成危害。
他們會和自己爭奪圣眷,他們會搶在自己面前蠱惑君王。
而事實證明了他的想法。
</ter>
當年的智緣,一度靠著話術,深得介甫相公信任。
呂惠卿豈能容他?!
便屢次和智緣為難,在介甫相公面前,多次拆穿了智緣的把戲。
智緣因此淡出了介甫相公的圈子。
但現在……此獠重現,而且得到了少主的信任!
這讓呂惠卿再次生出危機感。
禿驢!
竟敢搶在吾之前,蠱惑圣智?!
該殺!
就是……
呂惠卿抬起頭,看向正在微笑的少主,他心下生出些毛骨悚然的念頭。
“少主既對前代僧道之事,了然于心……”
“為何會重用智緣?”
他想著這個,便拜道:“陛下圣哲若淵,既知僧、道之流……為何……”
“為何會重用智緣?”少主輕笑著幫他說出了他不敢說的話:“甚至于不惜用佛牙舍利壯其聲勢,以朝廷之力助其揚名?”
呂惠卿咽了咽口水,匍匐在地。
便只聽著少主悠悠道:“僧道神佛,天下信之眾,不信者少!”
連王安石、富弼,都曾被神棍們耍的團團轉。
就更不用說,其他普羅大眾了。
在中古,迷信是主流。
不迷信的人,反而是異類。
而且,越是統治階級的高層,就越是迷信。
譬如說,兩宮慈圣,就都是虔誠的佛教徒。
天天吃齋念佛,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遣內臣去上香祈福。
也比如說,當朝宰執,或多或少,都信奉佛教或者道教。
唯一一個不信鬼神的人是已經去世的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