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廢稅(2)
李二虎的行動力很強。
他在用近乎是起標價——每石三貫又兩百文,買下了這批糖船上運著的苧麻后。
立刻就著手雇人雇船,打算將這些貨物運回汴京。
雖然,大宋戶部給漕司定下的運費標準,從仁廟開始,就是水運順流每百里每百斤貨物十三錢,逆流三十錢。
但是,那是官價!
在大宋,一個常識是——大多數的商品或者服務,民間的價格,比官府的價格,一直只高不低!
當然,需要交稅或者核定商品價格的時候,就會顛倒過來。
所以,李二虎找的船,每石苧麻的運費,最終是談到了差不多五百錢。
這個價格,不能說是市價了。
只能算合理。
因為,正常的話,每石貨物的運價,應該在四百多錢。
但他這不是第一次做這個生意,第一次與人合作嗎?
溢價是正常的。
加上,他想試探一下,這沿途的州縣稅卡,只打算先運一船苧麻回去。
故而,五百錢一石的運費是很合理的。
不過呢,在將苧麻裝好船,準備起航時,李二虎得到了船老大的通知。
還會有幾個客人,與他同船入京。
李二虎也沒在乎,答應了下來。
等他登船時就看到了那幾個隨船的船客。
一共是五個人,但很明顯有四個都是隨從。
因為,這四個人都是挑著行禮上的船。
他們的行禮,都是些書、字帖一類的東西。
而為首的則是一個看上去四十多歲,儒雅隨和的中年男子。
李二虎也沒有在意。
因為,現在已是元祐二年的五月下旬了。
明年開春,朝廷就要開科取士。
而明年的那一科,乃是當朝官家的龍飛榜!
按照過去的慣例,龍飛榜的進士,哪怕是倒數的進士,在吏部磨勘的時候,吏部的官兒,都得高看一眼。
所以,每有新君即位,天下州郡的士人,都會想方設法的進京趕考。
各地的發解試,將在這個關鍵節點,卷到不能再卷。
對方對李二虎這個商賈,就更不在意。
那中年男子只是在李二虎登船后,與他微微頷首致意。
李二虎也不在乎,他現在只想著平安的將這一船苧麻,運抵京城。
李二虎雇的這艘船,是一艘典型的大宋汴河貨船。
這種船相較于汴河上航行的那些漕司的大船,明顯要小的多。
一次最多載重,只能運一千石左右的貨物,因為李二虎這次運的是苧麻,即使想方設法的將苧麻塞到船上,最后也只裝了兩百多石。
所以,最后不得已,他只能答應,平安抵京的話,再請船老大和船夫們到孫家燒朱鋪里吃酒并外加一個紅包,這才讓船順利開動起來。
而漕司的那些重型漕船,一艘就能載米萬石!哪怕運苧麻,估計也能運個一兩千石!
不過貨船除了小之外,在這汴河里的航速,卻是比大型漕船快的多!
從襄邑到汴京,漕船可能需要兩天,甚至更久。
因為在一些河道上或者遇到有北風的時候,它需要纖夫牽拉,才能前進。
貨船卻不需要!
它可以在汴河中,快速靈活的航行。
這得益于其船體的輕便——相較漕船,它沒有用于拉纖的人字桅,也沒有船舵等笨重巨大的設施。
在同等大小、長度下,貨船比漕船,起碼輕三成!
其在汴河中的航行動力,全靠船首設置的八支‘招’,以及在船尾設置的八支‘擼’。
招和擼,其實是兩種形態不同的船槳。
前者好似掃帚,后者的形狀則類似于一把大刀。
除此之外,貨船和漕船還有個不同之處——貨船的船艙里,有專門的客艙,提供給搭船的船客們躺臥休息。
因為,李二虎這次運的苧麻,重量相較其他商貨,輕便了許多。
所以,船只一離開碼頭,航行速度就開始慢慢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