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命運,恐怕會和趙煦的生母朱氏一般。
他以天子的身份下詔,賜錢十萬貫,將獨樂園與迭石山莊都收為官物,并要求洛陽官府派人妥善保護。
這宮里面旁的可能會缺,但從來不缺想進步的內臣。
“貧困,豈是養士之道?”
司馬康拿著這些錢,在其家鄉遵照司馬光生前遺囑,買了數千畝的良田,并由范祖禹等人執行司馬光遺愿,分與涑水本地百余戶貧民,建立了一個糅雜了井田制和大宋時代特色的義莊組織的鄉村社會。
“蒲相公以為然否?”趙煦問著。
但童貫的機靈和敏銳,還是盡顯無疑。
他還是不能下定決心。
都堂和吏部還是御史臺,都會圍過來。
故此,都堂將他的內臣階直接升到了東頭供奉官,拿到了都堂的敕書與吏部的告身。
“若連士人都窮困潦倒,百姓又當如何?”
他的性格,有些類似那些江湖上混的綠林好漢。
文人士大夫們肯定是想要參觀參觀,感受一下司馬光的人格魅力的。
“故孔子曰:倉稟足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在私德上,他無懈可擊!
這位宰相拜相以來,就起碼花了數萬貫的錢,用于購置家具、裝扮家宅,雇傭下人和歌女、姬妾。
“昔,孔子門徒,不僅僅有兗國公(顏回)、河內公(子路)等先賢,也有龔丘候(南宮括)……”
這能忍嗎?
“若其再用圣人之義,來與鄉鄰往來,扶危救困,救濟孤寡……那這就是君子了!”
蒲宗孟和蘇軾,還真是親戚。
因為,離開官家是容易,但再想回來,怕就難了。
因為,寄資的內臣,只能在內侍省和入內內侍省的差遣里打轉。
趙煦聽著,笑道:“汝自己仔細考慮吧!”
在趙煦想來,司馬光的故居和陳列著包括資治通鑒原稿在內的博物館。
也是因為他是天子身邊的內臣,外廷提防的更嚴重。
涓滴理論或者說涓滴經濟學有沒有用?是否合理呢?趙煦才懶得管!
趙煦看向馮景,問道:“馮景,可有興趣出宮,去給童貫當上司?”
“臣等恭問皇帝陛下圣躬萬福!”
加上趙煦賜的錢以及賜給司馬光的喪事費用。
而且,馮景知道,他的供備庫副使的寄資,想要轉正,難度比嚴守懃要大多了。
打發走童貫,趙煦將一直在自己身旁侍奉的馮景,招呼到身邊,然后問道:“馮景,以你觀之,這童貫怎么樣?”
馮景楞了一下,有些猶豫。
“朕給相公一個參觀方向罷……”
大宋朝的幾乎所有下人、仆人。
包括侍妾,也是如此!像是包綬的生母孫氏,就是包拯的侍妾。
“總之,盡快答復朕!”
趙煦道:“朕的想法,就是想請相公,寫一篇這樣的文章,來重申圣人之道,歸正天下之義,倡導士風……”
而不能出任外廷官職的話,實際上也就很難執掌內侍省和入內內侍省。
從這,就可以知道,大宋朝的文臣日子有多舒服了!
這內池沼的魚,還能翻天不成?蒲宗孟和崔臺符,卻都有些詫異,這種不用真餌,靠假餌來騙魚的釣法,真的能釣上魚?
所以,他根本不敢起外任的念頭。
有些是童貫自己犯的,但有些卻是nbsp;只是……
彼時,嚴守懃還請客慶祝了呢!嚴守懃如此,他也不例外。
這兩人,都喜歡雇傭嬪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