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王安石已經不問世事了。
自從當年韓絳,拿著王安石的免役法,非說是他的首倡。
王安石對此默認后,越來越多的大臣,開始薅王安石羊毛。
王安石保留下來的許多法令、政策,都被人竊據、分享了功勞。
但,那些人薅羊毛歸薅羊毛。
卻還沒有到張方平這種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的地步!
只是……
馮京小心翼翼的觀察了一下,端坐在上首的少年官家。
發現,對方滿臉笑容,一副‘真的嗎?’、‘朕的父皇如此偉大?’、‘多虧了節度,朕才知道,皇考的圣德,已到了這般’的神色。
馮京立刻將肚子的所有腹誹,全部丟掉。
然后……
他搶走張方平開口前,一個健步,以敏捷到不像話的速度,就持著玉芴,用一個夸張的表情拜道:“臣乞陛下圣聰……”
于是,學著張方平,將幾個當年他參與攻擊過王安石的事情,直接吹成了先帝當年如何如何愛民,又是如何如何的關心百姓疾苦的例子。
沒辦法!
此一時,彼一時!
當年,王安石變法,是要他們這些人讓利、割肉。
這誰肯啊?
當然要和王安石斗到底!
更何況,王安石搞的那些法令和政策,只是一開始還好,越到后面吃相就越難看!
這使得他們可以站在道德制高點,指手畫腳,抹黑攻擊!
特別是在工商業上,他們有太多借口和理由可以借題發揮。
但現在不同了!
現在的官家,重視工商,鼓勵行商。
但他選擇的卻是去監管,去官營壟斷。
以圣人之名,將這些暴利的產業,歸還于‘民’。
譬如抵當所這樣的一只下金蛋的母雞,這位官家就選擇了將之撲買與民!
不止如此,在撲買之前,他還體貼的幫大家,把大和尚們的質庫給并到抵當所。
若是在其他朝代,可能這些措施,所產生的效果,還不會這么快出現。
但大宋不一樣!
大宋的士大夫外戚勛貴們,本來就都有經商的基因。
幾乎所有的士大夫家族,都有著經商的族人。
學而優則仕,學不成則商。
官商一體,在很多地方都是蔚然成風。
這也很正常——在大宋社會,生意想要做大,就必須有官府背景和后臺。
不然,分分鐘就要被胥吏們吃干抹凈!
在過去,他們反對變法,是因為變法要割他們的肉。
所以,就會想方設法的攻擊和尋找新法的漏洞和問題。
而現在……
隨著新君即位,朝廷的經濟政策,越來越的向著開放、自由和去官營壟斷傾斜。
官家越來越表現出扶持工商的態度。
雖然,道學先生們,還在嘴巴上說著什么‘以農為本’之類的話。
但聰明人,卻都開始下場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