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及甫看向老父親,停下了念誦。
“拿來……”文彥博說道:“老夫要自己看!”
“諾!”文及甫上前,恭敬的將手中的汴京新報交到老父親手中。
只是……
他內心有疑問。
老父親年紀大了,眼睛也不太好。
所以一般的小報,都是由他讀給老父親聽。
為何這次老父親要親自看?
難不成,這篇文章有說法?
帶著這種疑問,文及甫小心翼翼的請教道:“大人……”
“此文用詞簡單……您何以如此重視?”
文彥博沒有抬頭,只是說道:“此乃圣人微言大義,汝都不懂?!汝的經義到底是怎么讀的?”
文及甫???
文彥博搖了搖頭,對這個蠢兒子的政治智商,感到絕望。
他只好道:“魯哀公問政孔子,出自何典?”
“孔子家語!”
“那‘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又典出何書?”
“孝經!”
“前面一句汝可記得?”
“愷悌君子,民之父母……”
“所以,汝懂了嗎?”文彥博看向文及甫。
文及甫睜著那雙五十多歲的清澈雙眼,目光灼灼,充滿了求知欲。
文彥博嘆息一聲:“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貧者……”
“故天子為民父母,天下百姓富裕就是天子富裕!”
“此孝也,亦是忠!”
“故此,使民富就是忠孝合一!”
“而誰能使民富?”
“唯士大夫可使民富!”
“換而言之,蒲傳正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士大夫當率民致富!”
“率民致富者,不僅僅是孝子,而且還是忠臣!”
“懂?”
文及甫聽懂了。
大宋朝的士大夫們,對自己的道德水平要求還是很高的。
至少在明面上,在公開層面,無論朝廷還是士大夫這個群體,都對文臣有著很高的道德要求。
一個人道德敗壞,能力再高也會被排斥。
同樣,只要一個人道德水平高,那么能力什么的反而是其次。
典型的就是司馬光。
盡管其在陳州,差點被胥吏們逼得下不來臺,最后是靠著殺人才穩住了局面。
但,因為他道德高,所以,天下依然稱頌。
此外,在大宋,因為道德問題或者個人家庭緣故,而被罷被貶黜的官員,比比皆是。
熙、豐時代,就有數十名高官因為私德或者被家庭內部的事情牽連而貶黜。
故此,文彥博知道,這篇文章一出,很快,士大夫們內部就會形成共識,這共識最后會變成一股旋風。
就像當年范文正公發動古文復興運動一樣的旋風!
不!
這股旋風,很可能會強過范文正公當年發動的風潮!
原因很簡單……
汴京義報上的這些文字,正中如今朝野無數人的心坎,撓到了士大夫勛貴外戚們的癢癢處。
尤其是,在這個抵當所即將買撲的今天。
這篇文章,必然封神!
也必定會贏得士林稱頌,天下贊譽。
“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民富而父貧者……”
“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文彥博咀嚼著這兩句話,面色紅潤起來。
是啊!
我們都是忠臣孝子,天子也必是圣主明君。
圣主明君,忠臣孝子。
所以,我們富就是天子富,這是圣人的教導!
文及甫大概懂了,但他還是不解,老父親為何這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