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器物做工精良,用料上承,形制各種各樣,有酒器、香爐、茶具、熏爐以及各色首飾。
或銘刻有龍鳳之紋,或雕龜鶴獻壽之圖,或做仙人賜福之景……
看的帷幕后的太皇太后,雙眼放光,欣喜不已!
趙卨趁機上呈了一冊名曰《熙河蘭會路躬鑄太皇太后坤成節禮器名物冊》的小冊子。
冊子上,詳細注明了,這些禮器是熙河轄下的哪一個州/軍/監所獻。
太皇太后拿到冊子,看著上面,那一件件標注清楚的禮器,心中無比歡喜。
尤其是,當她看到,好侄子高公紀和向宗回,所代表的熙河蘭會路邊防財用司,為她所獻的那一套禮器上的詳細說明文字后,她的喜悅,便達到了頂峰!
因為,按照冊文上的說明。
熙河蘭會路邊防財用司,為她打造四件酒器。
這四件酒器上,分別銘刻詩經《思齊》中的一段文字。
更妙的是,每一件酒器的底部,都有一個小纂銘文。
合起來就是四個字【女中堯舜】。
這完全撓到了她的癢癢處。
當然了,嘴上,還是謙虛一下的。
“卿等用心了!”帷幕內的太皇太后,壓抑著欣喜的情緒,盡量平和的說道:“只是,老身深宮之人,每日所食者,太后所種之果蔬,每日所穿者,不過粗茶淡飯,所用者,不過瓷陶之器!”
“金銀,奢華之物也!”
“今天下窮困,四海未定,官家還未親政……老身怎能用這等奢靡之物”
“卿等還是將這些器物,送到戶部,歸入左藏,以為國用吧!”
話雖這樣說,但在帷幕中的向太后,只一眼就看出來了——這位姑后,對熙河路所獻的壽禮,喜歡的不得了!
便勸道:“娘娘,保佑擁護皇帝,功在社稷,今逢圣節,熙河獻禮,娘娘還是收下吧!”
“到底,都是熙河臣民的一片孝心!”
趙煦也道:“母后所言甚是!”
“何況,太母多次推恩熙河士民,如今太母圣節,熙河士民獻禮來賀,乃是佳話!”
殿上的宰執,也都紛紛勸說起來。
趙卨、向宗回、高公紀更是當殿表演起來。
一個個都是流著眼淚,懇求慈圣,收下這些代表了熙河百姓對當代太任、女中堯舜、大宋太皇太后孺慕之情的壽禮。
聽著向太后和趙煦的話,再聽著群臣們的再三懇請而發的‘肺腑之言’。
帷幕內的太皇太后這才扭扭捏捏的說道:“老身愧不敢當啊!”
“但,念著卿等一片誠心,也念著江山社稷,老身便勉為其難的收下了!”
“但,只此一次,下不為例!”
嗯,去年坤成節,她也是這么和當時來獻禮的文武百官說的。
只此一次,下不為例哈!
趙煦聽著,再看著那殿上的禮器,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大宋的太后、太皇太后們。
每年可不止收這一次禮!
每年正旦,她們還能收一次,群臣所獻的禮物。
除此之外,依照制度,包括店宅務在內的,諸多直屬宮廷的有司的收益,也都是屬于她們的。
當然了,她們收入多,但開銷也大。
宰執元老、宗室外戚家的命婦生日,她們都是要賞賜的。
此外,這些人家生子嫁女,也都是要遣使道賀,并賜下各種御物。
特別是近支宗室家的郡主出嫁,嫁妝起碼有一半,是由皇室支付——這位官家,你也不想,你的堂叔/堂伯因為沒有嫁妝,只能把女兒嫁給商賈吧
別笑!
趙官家的近支,真的能做得出這種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