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用火器倒逼科舉改革
元祐二年九月丁丑(28)。
汴京城東,專一制造軍器局火器司作坊。
趙煦端詳著,一門被推到他面前的火炮。
粗壯的炮管,以臥姿被放在一輛木制的推車身上。
炮身長約兩尺(約64-66),炮管厚實,可以明顯看到,這是一門用了分段法鑄造的火炮——因為,炮身上有著好幾個用于加固、拼接炮身的鐵箍。
而在趙煦身邊,奉詔隨駕而來的左相呂公著、右相蒲宗孟以及即將出知熙河,坐鎮蘭州,總領熙河一路,主持大宋西北戰略的呂惠卿,都是睜著好奇的眼睛,看著那門在他們眼中,完全不知是何物的鐵器。
“官家,此乃火器司最新鑄造之火炮……”沈括在旁邊介紹著:“此炮選用徐州所煉之上等精鋼為料,再經能工巧匠,以翻砂之法,鑄為七段,然后以鐵箍拼接、加固而成……”
趙煦聽著問道:“現在還是只能分段鑄造,不能整體一次鑄成嗎”
沈括躬身道:“臣無能……數月以來,歷次試造皆不能成材……”
趙煦唔了一聲,道:“這不怪愛卿!”
“格物致知,圣人之道,自然須用圣人治學之精神!”
沈括抬起頭,看向趙煦。
趙煦輕笑著,道:“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這格物之道,正當如此!”
“每天進步一點,每月就能進步一些,每年就能飛躍一些!”
沈括聽著,喃喃自語:“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此誠乃圣人微言大義,用于格物致知,恰如其分!”
說著,他就跪下來拜賀:“恭維皇帝陛下,闡發圣人微言大義,以洪鐘大呂,點撥愚氓……臣括謹為天下賀!”
周圍的火器司官員、工匠,也都跪下來,紛紛拜賀。
呂公著、蒲宗孟、呂惠卿三人,雖依舊滿頭霧水。
但是,在這種場合,大家都在歌頌官家圣德。
要是你不歌頌,那就很有問題了。
于是,遲疑片刻后,也都跪下來稱頌。
當然心里面,他們是很不屑的。
格物致知
算什么圣人之道!
盡管呂公著、蒲宗孟、呂惠卿三人的立場和主張,都不相同,卻在在這一點上是有共識的。
不過呢……
皇帝愛玩,就讓他玩吧!
誰還沒有個愛好了
何況,這‘格物致知’雖在經義上,離經叛道,但在實用上卻是相當可取!
其諸多發明,都在造福天下。
單單一個膽水浸銅法,就讓大宋的銅冶產量,在一年多時間內,增加了上千萬斤。
許多曾經枯竭的銅冶,在有了膽水浸銅法后,再次煥發出生機。
僅此一項,戶部去年在礦稅方面的收入,就增加了數十萬斤銅,這使得戶部第一次在銅稅方面的收入,突破了兩百萬斤!
這還是建立在朝堂推恩天下礦冶,特詔許用膽水浸銅法所出之銅,官府只抽一成并和買五分的基礎上。
而銅就是錢!
這一年多來,膽水浸銅法所增加的銅產量,鑄造錢幣兩三百萬貫。
加上宋遼交子貿易增加的數百萬貫交子。
大宋市場上一下子就多了七八百萬貫的資金。
于是,不止經濟活躍,商業興盛。
就連朝廷的財政情況,居然也變好了。
盡管戶部,依舊天天哭窮,但現實卻是——大宋朝從元祐元年至今,南征交趾,西討黨項、吐蕃,北修河道,淮南還發生了嚴重旱災,朝廷不得不以舉國之力賑濟。
在遭遇這些問題的同時,朝廷還罷廢了保馬法、市易法,調整了免疫法,改革了青苗法,大大降低了底層的負擔。
做了這么多事情,財政居然沒有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