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菜單上的高麗
蔡京來到廉州州衙的偏廳前的時候,高遵惠早已帶著人,在門口相迎。
“下官高遵誨,拜見經略相公!”高遵惠遠遠的見了蔡京的儀牌,便迎上前去,拱手拜道。
“高公免禮!快快免禮!”蔡京笑著上前,拱手還禮:“真是折煞吾也……折煞吾也……”
“汴京一別,高公風采更盛從前啊!”蔡京看向自己面前的這位皇親國戚,有些感慨。
蔡京和高遵惠,自然是見過的,而且不止一次,也算是熟人了。
高遵惠輕笑著拱手再拜,然后就拉著自己身后的李太德,與蔡京介紹起來:“下官卻是要向經略相公引見一人……”
蔡京看向高遵惠身后的男子,心知恐怕這位就是交趾國國相、崇賢候李太德了。
去年的時候,其曾到汴京朝覲,據說得過官家贊許。
不過,當時的蔡京,并不關心這種事情。
他一門心思都撲在了開封府的庶政上,每天都在想著,怎么完成自己的kpi。
所以,這還是他第一次與這位交趾國相相見。
而出乎蔡京意料的是,這位交趾國國相,并沒有半點奸臣、權臣的樣子。
他身材不算高大,體格也并不健碩,臉型略長,皮膚稍黑。
見了蔡京,其倒頭就拜,聲音帶著諂媚,態度謙卑:“經略相公在上,交趾小相李太德再拜!”
說完就將雙手放到地上,讓額頭貼到手背,來了一個只有晚輩、門生、子侄拜見尊長才會使用的稽首禮。
這可把蔡京嚇了一大跳,立刻避讓到一旁,然后再上前,扶起對方:“賢相,使不得!使不得啊……快快起來……快快起來!”
他也確實不敢受!
受了就等于認下了對方是他的晚輩、門生、子侄。
等于平白多了一個好大兒!
李太德被蔡京扶起后,依舊恭敬的說道:“小相在交趾聽說,官家敕命蔡相公來廣西……”
“小相當時便知,交趾百姓有福哩!”
“于是,小相當即便命人備好了今年最后一批入貢的稻米……以此酬謝官家天恩,賀相公履任!”
“如今皆已押運過境,交割到了大宋右江安撫的常平倉中!”
蔡京聽著,露出笑容:“賢相公忠體國,忠于天子,吾必上奏汴京,美賢相之忠義!”
無論如何,交趾國按時完成條約義務,對于他蔡京來說,都算是個開門紅。
李太德拱手道:“此皆為人臣子的本分,小相豈敢居功!”
“何況,能貢米大宋,這是小相的福分!更是交趾國的福分!”
這是實話!
按照去年大宋與交趾國簽訂的和議條款。
交趾每歲貢米百萬石與大宋,然后再以市價博買一百萬石。
從條約文字看,這似乎是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
每年兩百萬石貢米,幾乎就是要搶走交趾百姓嘴里最后一點糧食。
所以,正常情況下,交趾人即使不打著‘報仇雪恨’的名義,重啟戰端,至少也會在宋軍主力退兵后,尋機拖延履約或者干脆就不履約了。
就如熙寧南征后,兩國達成的和議條款,在之后的十年中被蠶食殆盡。
奈何……
條約規定的依‘市價’每年再博買一百萬石稻米的條約,在執行過程中,讓交趾人發現了好處。
因為,這里的市價,是依照汴京稻米的市價。
盡管,汴京的米價,在大宋內郡來說,屬于價格洼地——一斗百二十錢的米價,只比作為產糧地的蘇州、揚州、江寧貴上一些,但遠比陜西、河北、京東貴得多。
可架不住,交趾素來米賤錢貴,汴京一百二十錢一斗的米價,在交趾就屬于天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