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遼國公主嫁入大宋,未來,王師北伐,只要在野戰上,擊破遼國主力。
那么,契丹貴族們也好,奚王們也罷,就會自己想通的——
既然宋遼已經聯姻,那么大宋天子和大遼皇帝就是翁婿。
現在人家翁婿間起了糾紛,且勝負已分。
那,我們這些外人還能怎么辦
同時,對于底層的牧民、士兵,效果就更好了。
因為無論是按照草原的規矩,還是中原的禮法。
親戚傾軋,互相廝殺,最后出現了一個勝利者。
這個勝利者,自然可以合理合法的接受戰敗者的一切。
契丹、奚族的反抗力度,將大大減少。
到時候,只要再輔以仁政,輕徭薄賦,施給恩德,底層牧民和騎兵,就沒有理由,反對趙官家成為他們的皇帝。
對大宋來說,這意味著可以減少大量的統治和治理成本。
屬于是最廉價的統一方案。
呂公著聽著趙煦的話,拱手道:“圣明無過陛下!”
雖然,在情感上他拒絕宋遼聯姻。
可是,他是士大夫!
而且是最正統的士大夫!
而董仲舒在一開始,就給所有的徒子徒孫,都銘刻一個大一統的基因——王正月,大一統!
這是士大夫們的使命!
也是他們的天命!
所以,歷朝歷代,只要有可能,無論是君王還是大臣,都矢志于大一統。
將殘破的河山,重新一統!
南北朝混戰數百年,最終是隋唐完成了這個使命。
自五代以來,天下淪喪,海內割據,九州迸裂。
北方為胡人所有,西北淪落到羌蕃之手。
南方的交州,為叛臣所據。
漢唐的西域,更是與中原幾乎斷絕了聯系。
昭武九姓,盡沒胡塵。
自漢以來,就是中國藩屬,連南北朝的亂世,也依舊臣屬中國的龜茲、于闐兩國,為回鶻所滅。
自然的,士大夫們都不滿這個現狀。
奈何……
實力不夠啊!
在過去,大宋別說遼國了,連黨項都不能擊敗。
熙寧年間,甚至被交趾攻陷了邕州,并將滿城軍民屠戮。
在這樣的現實面前,呂公著們,只能將大一統的理念,埋在自己心中。
像富弼,更是對先帝進言:愿陛下不言兵事二十年。
富弼難道不想完成大一統
沒那個能力啊!
打不贏就是打不贏!
強行打,一旦戰敗,恐怕就只能再一次的衣冠南渡。
但現在……
專一制造軍器局所制造的火器,卻使得大宋,擁有了大一統的可能!
而為了大一統,呂公著們,可以犧牲一切,做出一切妥協。
因,這是他們的天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