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許多,都是重要的歷史文件。
若能傳到后世,可能件件都是國寶!
尤其是那兩封拜王安石為相的大詔原件,更是歷史本身!
可惜,這些東西,都在靖康之難中,被金兵所焚毀。
就如,現在正在皇城之中,那臺正在建造的全世界最先進的機械鐘表與天文觀測儀——元祐渾運臺。
也如,現在還無比繁華,恍若是一座不夜城的汴京城。
看著眼前的景象,想著在現代的見聞。
趙煦便轉過身去,看著跟隨他一起入閣的諸位大臣,他平穩而有力的道:“朕意在明年正月,正式布告天下,皇考文集御筆,皆已供奉于顯謨閣,要令子子孫孫,世世代代,同奉皇考御筆文集,以為子孫萬代之訓!”
雖然說,趙煦的父皇在生前,做了很多錯誤的決定。
但有一個事情,他做的很正確。
那就是任用王安石來變法!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雖然這三句話,大概率是別人栽贓給王安石的。
但王安石本人從未否定!
深宮中的君主,也未曾否定、質疑這三句話的正確性。
這就使得熙寧變法,在這位君主駕崩后,也成為了祖宗之法!
這雖然很有黑色幽默的味道。
可是,無論是后來趙煦搞的紹圣紹述,還是趙佶那個混蛋搞得崇寧新政。
法理來源都是這個!
子承父業,天經地義!
“朕聞詩云: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唯新!”
“圣人之語,嚴父教誨,朕不敢或忘于一日,即位以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唯恐朕之不德,而羞先帝之圣德!”
“幸賴母后保佑,祖宗蔭庇,諸位髃臣輔佐,宋祚乃有今日中興之景!”
盡管,趙煦的話,讓文彥博、張方平、馮京這三頭老狐貍,聽得心驚肉跳。
他們都不傻!
自然聽得出,趙煦話中隱含的政治意味——什么叫子子孫孫世世代代,同奉皇考御筆文集,以為子孫萬代之法
而先帝一輩子,就干了兩件事情。
第一:變法。
第二:打黨項!
所以,小官家的意思是——朕和朕的子孫,要永遵先帝之法
至于之后的那一句‘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更是徹底不演了,攤牌了!
壞了!
這是鴻門宴!
是逼著他們交投名狀!
三只老狐貍,一時方寸大亂。
正猶豫著,不知是該附和,還是裝啞巴
耳畔,就已響起了滎陽郡王曹佾那蒼老的聲音。
“陛下至孝至德,臣以為實乃是古往今來最為孝順之人!”
“這老爛羊頭,真不要臉!”三位元老心中劇震。
緊接著,他們就聽到了大宗正趙宗晟、同知大宗正趙宗景以及嗣濮王趙宗暉幾乎是異口同聲的聲音:“臣等恭維皇帝陛下至孝至德,實乃祖宗社稷之福!”
微微瞥眼,看向燕達與苗授。
卻見這兩位殿帥,已是帶甲而拜:“臣等唯皇帝陛下至孝至德,定可恩澤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