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二十四萬白銀的支出,休說是如今的高麗,便是全盛時期的高麗,怕也湊不出來!”
這是實話!
高麗的稅收制度和官僚系統,都是很落后的。
基本上,還停留在兩漢時代,最多進入了兩晉。
要說進步的地方,也不是沒有。
比如說柴田科制,就是一個抄了唐代府兵制作業的制度。
可是,大唐的府兵制,立國不過數十年就完全崩潰了。
高麗人立國數倍于唐代府兵制崩潰的時間。
自然早已經爛完了。
加上那奇葩的兩班制和庶孽制,搞出來的階級固化。
說老實話,高麗的老百姓,這樣都沒有起來造反,殺王氏全家。
只能說,高麗百姓確實都是吃苦耐勞的優秀人材!
反正,大宋的百姓,能和高麗百姓一樣,吃苦耐勞,任勞任怨。
那趙煦做夢都會笑醒的。
奈何,自陳勝吳廣開源以后,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就已經習慣了,誰要讓他們活不下去,他們就讓誰死全家!
天街踏盡公卿骨,內庫燒成錦繡灰!
所以,好多事情,趙煦都只能縮手縮腳,不敢放開去做。
不然的話……
他就敢在中原,搞羊吃人!讓四歲的孩子去爬煙囪!在汴京等大城市里建濟貧院,把懶漢和潑皮們全部送去挖礦!
可惜,他不敢。
就怕被人殺全家!
死了還要被人罵——聞誅一夫煦也,未聞弒也!
所以啊,趙煦能怎么辦呢
只能是一邊小心翼翼的試探著,大宋百姓的忍耐力,一邊盡可能的讓別人去負重前行。
高麗和交趾就是他選的兩塊試驗田。
是積累經驗,總結教訓的地方。
畢竟,他和大宋,是第一次當帝國主義,手生經驗少,是該多試錯。
所以,成敗其實不重要,收益其實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探索過程和在這個過程里,總結出來的成敗教訓。
既然如此,那趙煦自然也就直接坦白了自己的計劃。
只見著他,做出一副悲天憫人的模樣。
“然,朕不忍高麗百姓荼毒,生民離亂之苦……”
“不得已,只能代高麗,背負其這如斯重擔!”
他看向群臣,圖窮匕見:“朕希望,諸位愛卿,能以各家所有之抵當所,向高麗國,提供貸款!”
“以年息兩成,貸給高麗二十四萬白銀,合交子一百五十萬貫……”
群臣互相看了看。
如此巨款,高麗還得起嗎
然后,他們就從趙煦嘴里聽到了一個叫他亢奮的條件:“有貸,自然就要有抵押!”
“朕覺得,高麗國可以將其國家所有鹽、鐵、酒等物為質押……”
“若其不能償還,則當以諸般質押之事,榷與諸抵當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