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李資義在汴京也有好幾個月了,自然知道,在這中原有著官府榷買之策。
他甚至還聽說過,單是汴京一城,僅是榷酒一事,每歲就能得數十萬貫的酒榷收入。
當時他知道后,還羨慕的很。
可正因如此,他清楚,這些中原的政策,在高麗國沒有實施的空間。
因,高麗之俗就是以物易物。
銅錢這種中原廣泛流通的貨幣,在高麗是屬于達官貴人之間的交易憑證。
百姓連錢都沒有,拿什么買鹽、買鐵、買酒
布匹糧食,還是木柴、干草、秸稈
這些東西,中原肯要嗎
就算肯要,跨海運回中原,恐怕還得算上一筆巨大的運費。
故此,李資義只能趴在地上,奏道:“陛下!”
“非是高麗不允,實是高麗無能啊!”
“高麗三韓之地,本非四方舟車之會,無物產之饒、貨殖之利,民生所仰,只在地力。而鴨綠以南,大抵皆山,肥膏不易之田,絕無而僅有也……”
“此外,高麗亦不通貨泉,故無市集,軍民貴戚,皆以布帛銀餅,以通其直,日用微物,則用米計錙銖!”
“若臣貿然答允,貴國商賈卻不能得利……臣萬死,也難謝君恩!”
趙煦聽著,看了看這位日后被人反殺的高麗外戚權臣,輕笑道:“卿為何有這樣的憂慮”
“高麗無錢,大宋可以代為輸入嘛!”
正好,帝國主義的經濟掠奪手段,就是以金融為主!
大宋的交子和鐵錢,完全可以出現在高麗市場,作為高麗貨幣。
“至于大宋商賈如何得利”趙煦笑了:“這便無須愛卿擔心了!”
鹽、鐵、酒,官營壟斷專賣,若都賺不到錢。
那,大宋朝的商賈,還是趁早找根繩子上吊自殺,免得丟人現眼,落下一個帝國主義之恥的名聲,被后人恥笑。
當然了!
高麗君臣該安撫還是要安撫的。
畢竟,已經決定要可持續的竭澤而漁了。
那么,就該在高麗,扶持起買辦來。
叫英雄去對付英雄,叫好漢去對付好漢。
不然,大宋隔著東海,干涉高麗內部,好多事情都難免疏漏。
有買辦就方便多了!
而高麗這個民族,在此后一千年,都是事大主義。
事大主義的精髓,就于強!
誰強他們就服侍誰!
而且是忠心耿耿,百死不悔的那種!
但,在調教高麗方面,最厲害的還屬燈塔。
而燈塔調教高麗,只比其他人,多用了一招——擇其順者而富之!
讓買辦們發財!
讓他們成為財閥!
與之共享南朝鮮的財富與權力!
于是,忠心耿耿,再無背叛,從此之后,高麗侍燈塔,比親兒子還孝順。
趙煦素來是見賢思齊,善于學習的人。
正好,這些日子的接觸和了解,讓趙煦知道,眼前的這位未來的高麗外戚權臣,是一個很好的買辦人選。
若能將之扶持起來,使其成為大宋在高麗的代言人。
很多事情就都可以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