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按照族譜來說,都是魏晉以來,為避戰亂,從中原潤去高麗的衣冠。
現在,高麗要gg,他們再潤回大宋故土,屬于是認祖歸宗,回歸桑梓。
這樣想著,李資義便伏地拜道:“陛下推恩,臣感激涕零,當誓死報之!”
……
當李資義回到開寶寺的時候,已是中午時分了。
他剛剛回到自己所租住的別院,就看到了,義天僧正帶著其他使團成員在收拾行禮。
現場還有著幾個大宋的禮部官員。
“這是怎了”李資義走到義天身邊,用著高麗話低聲問道。
“一個時辰前,禮部下了文書,說是貢試將近,開寶寺已被禮部征用為貢院……所以要我們搬去同文館那邊居住!”義天解釋著。
“哦!”李資義點點頭。
他也沒有多想,現在他的心思,全在回國后,如何與家族中的其他嫡脈掌權者溝通,以便搭上汴京這邊的權貴。
論其攀附,李家人的經驗是非常豐富的。
不然,也不會短短兩三代人的時間,就在高麗取代了過去世代與高麗王聯姻的慶州金氏。
如今更是成為了事實上的高麗外戚!
義天卻是低聲問道:“尚書此番入宮,情形如何”
李資義正欲與義天這個表弟仔細說一說,大宋天子金口玉言所下達的各項條件、施給高麗的恩典。
門外卻傳來了一個陌生的聲音。
“敢問,高麗國使者李公何在”
李資義抬起頭,看到了一個穿著綾羅綢緞,身材微胖,頭上戴著一頂制幞頭,大約五十來歲的男子。
看上去,似乎只是個富商
但,李資義知道,能在這個時候,出現在他面前的‘商賈’,來頭必然不小。
于是,連忙上前拱手行禮:“某便是高麗使臣李資義!”
“未知足下是”
對方輕笑著:“在下乃受汴京新城東廂抵當所之主文公所托,特來與李公送拜帖,請立功不吝拔冗一會!”
無論是李資義還是義天,在聽了對方自承的來歷與目的后,都是渾身劇震!
姓文
大宋太師、平章軍國重事、潞國公貌似就是姓文!
這可是中原最頂尖的人物!
為大宋天子,圣旨御準位在宰執之上的元老!
是真正和大宋官家共天下的頂級文臣!
傳說,太師甚至有個孫女在宮中,未來有望冊后。
這就實在是不得了了!
李資義忍不住問道:“文公尋吾,未知可有指教”
對方拱手道:“我家東主,聞說李公乃海東風雅人物,仰慕已久,欲與公把酒共談詩詞久矣!”
“還請李公務必賞臉!”
說著,他就從懷中取出一只漆木拜匣,鄭重的躬身,將之遞向李資義。
李資義咽了咽口水,鄭重的接過拜匣,深深吸了一口氣后,將拜匣開啟,里面盛著一張用著上等的紙張所制,飾以金絲紋路的拜帖。
李資義小心翼翼的將之從拜匣內啟出,放在手上,閱讀起來。
義天也湊過頭來,看向在李資義手中的拜帖。
只見著拜帖的封皮的右側,用著館閣楷書字體,端正的寫著:高麗國使者、戶部尚書李公足下謹封。
左下角的地方,則蓋著一個印章。
印章的印文是:周瀚之印。
周瀚,應該是其主人的表字或者是號了。
義天想著,李資義已經打開了拜帖的封皮,里面的內容坦露在眼前。
依舊是從右開始用館閣楷書豎排書寫:汴京新城東廂抵當所文及甫頓首再拜高麗李尚書足下。
伏以李公詩材冠絕海東,行高德馨,文某不材,愿請相見,以結太白晁衡之誼!
乃茲以元祐二年十月丁未(29)午,遣人以迎,伏望李公應允。
臨筆慚愧,不勝叨嘮之煩,敬候佳音,及甫再拜。
看到這里,已經不用再看了。
必是文太師的家人!
因為,種種細節,都已表明,來請李資義的,只能是這汴京城里的頂級人物。
而這汴京城中,只有一個姓文的頂級權貴!
太師,文彥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