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還需要轉戰宣德門城樓,與民同慶!
這是趙宋王朝有別于其他王朝的特點。
每遇天子圣節、元正、元宵、中元等重要節慶活動。
趙官家都會登上宣德門城樓,與萬民同慶。
今年的興龍節,又是趙煦除服后的第一次圣節。
所以,操辦的規模和排場,都超過了往年!
光是皇城司在宣德門城樓前扎起的燈山,就有著足足十三個。
從州橋前一直延伸到宣德門下。
每一個燈山,都是用著巨大的竹木扎起來,方法類似于現代施工用的腳手架。
燈山之上,披著彩條,掛著數不清的燈。
燈山兩側,鈞容直的軍樂手以及開封府雇來的各種雜耍、小唱、戲法、歌舞藝人都已經就位。
于是,當趙煦與兩宮在群臣簇擁,御龍諸直的護衛下,登上宣德門的城樓時。
一個在中古時代的地球,只有大宋汴京才能看到的壯觀景象,便展現在所有人眼前。
十三座燈山上,數十萬盞燈,宛如九天之上的星河,燁燁生輝,映的州橋之前的御街,一若白晝。
今夜的天氣不錯,沒有風雨。
天穹之上,更是掛著一輪霜白的彎月。
深沉的夜色中,遠方的燈山上的燈,在夜色下閃爍,忽隱忽現,忽明忽暗,影影綽綽
燈光映照下,成百上千,數之不盡的汴京百姓們的身影,出現在御道兩側的御廊中。
當趙煦的身影出現在宣德門城樓上,一聲凈鞭,隨之撕裂空氣。
伴隨著童貫在城樓的高聲贊頌:“天子御宣德門,與民同慶興龍節令!”
鈞容直的樂手們,便奏響了各種樂器。
一時間十六調、三十六大曲,鼓笛二十一曲,合奏成恢弘的樂章。
趙煦則在宰執大臣們的簇擁下,出現在宣德門的城樓前。
此時,兩個早就已經掛在宣德門左右兩側的巨大燈籠,被皇城司的人點亮。
紅彤彤的燈光,照亮了趙煦與他身邊的宰執元老的身影,也讓天子的御容第一次出現在汴京萬民眼前——盡管,除非他們有高倍望遠鏡,不然是不可能在這樣的環境下,看清楚趙煦和他身邊的人。
最多只能看到模模糊糊的身影。
然而,這依然引發了震耳欲聾的聲音。
“官家千萬歲壽!”
無數汴京市民,競相吶喊著,祝福著。
趙煦面朝御街,學著在現代看到的將軍的姿態,向著他的臣民揮手問好。
頓時,引發了更加狂熱的歡呼。
“昊天降福,官家千萬歲壽!”
耶律琚、耶律永昌、耶律拱辰等列國使者,站在宣德門城樓下,仰望著城樓上的少年天子的身影,也看著那御街兩側,在數十萬盞燈映照下的百姓身影,更聽著他們的歡呼雀躍與山呼祝圣之聲。
所有人都沉默了。
良久,耶律拱辰低聲嘆道:“南朝之主,人望竟如此之厚乎”
眼前的一切,是他在遼地從未目睹過的。
唐太宗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過去,耶律拱辰對此是沒有概念的。
但現在,他深刻的感受到了唐太宗的話中所蘊含的力量。
如此民心,這南朝,真的可以被征服嗎
在耶律拱辰身邊,他的副手韓懿低聲道:“節度,吾聽說這南朝小皇帝自即位以來,輕徭薄賦,節儉自用,優撫百姓,關愛民生,嘗言:天下百姓困于饑寒,此吾之過也!于是,四季常服皆母后所織,一日不過三餐,每餐不過三菜一湯而已……”
“又傳說去年南朝淮南大旱,其省自用,又出封樁庫錢,以賑濟災民!”
“故此南朝人皆言:天佑宋室,降生明主!”
“士人則皆以為,其有漢唐明主之風,坊間嘗以漢章、漢明比之……”
耶律拱辰聽著,默不作聲,良久才感嘆:“南朝少主,若長久在位,我朝不可有南下之念!”
其他列國使臣,則都是心思不一,議論紛紛。
只是,他們所有人都猜錯了,汴京人之所以如此狂熱的原因——根本不是趙煦輕徭薄賦,節儉自用這些浮在表面上的原因。
若是這樣,他們最多是喊幾嗓子官家圣壽就算了。
真正讓汴京人如此狂熱的原因只有一個——趙煦鼓勵工商,保證就業,穩定物價,同時還曾公開說過——百姓之宅,若其不曾作奸犯科,則風能進雨能進,朕不可以進!
這種對個人財產的尊重,這種對工商業和手工業的鼓勵和扶持態度。
才是汴京人,如此狂熱的緣故。
畢竟,他們是真的有著個人財產需要保護,也是真的依賴著手工業和工商業生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