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趙煦:只能依靠子孫后代的智慧
元祐三年的連綿雨雪,一直持續著,好像沒有停歇的意思。
沒有辦法,宰執們只好繼續出招。
先是奏請,權停今年春季汴京諸宮室。
向太后自然是從善如流,下詔罷今年皇城后苑兩宮奉圣殿,以俟天晴。
并罷城外金明池、瓊林苑等修葺。
其實不停也不行。
天天不是下雪就是雨夾雪。
工人們根本無法開工!
當然,作為一個把維穩天賦點滿的王朝。
趙宋王朝和其他王朝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工程可以停,但工人的基本薪水和糧食供給不會停。
所以,向太后隨后就下詔命有司,按日計口,供給有關工程的工匠基本口糧、工錢。
以每人每日米一升,錢三十文的標準供給,持續到重新開工。
這自然不是因為趙官家們心善。
而是因為曾經吃過這方面的虧!
所以,趙煦也在隨后下詔,以雪寒的名義,發給在京禁軍賞賜。
標準一如民夫——每人每日米一升,錢三十文,持續到放晴。
另賜諸軍士家眷,每人每日十文,七歲以下幼童倍之。
并按戶日賜煤球五個。
這是因為,在京禁軍,除了御龍第一將外,主業根本不是當兵,而是打灰!
不打灰的話,就靠那點軍餉和賞錢,這些人連自己都養不活!
更不要提家小了。
當軍人養不活自己的時候,自然的,就會出現一個事情——手執利器,殺心自起!
當然,僅僅是這樣還是不夠的。
所以,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朝廷繼續推出政策。
正月辛未(23),以久寒,詔諸路經略司,凡因配軍或所得逃軍,應配送者,隨所斷或所過州權停,京外以三月為期,京師以四月為期。
意思就是,本該流放的犯人或被判處勞役的逃亡軍人,就不要繼續押送了,就地停留,聽由當地官府安排。
當然,這些人也不能白吃白喝。
當地官府有權讓他們服勞役。
這多少是一種對罪犯的人權關愛了。
畢竟,這么冷的天,官府若強行繼續押送罪犯上路,十個里怕是只能活一個。
隔日,壬申(24)。
右相蒲宗孟,上奏乞定元祐三年科舉之吉日。
從之,詔禮部擇吉日以奏。
這就要拿科舉出來,沖一沖京中連綿雨雪天氣,在人心中所制造的怨氣了。
禮部旋即上奏了幾個吉利日子,向太后在問過趙煦后,母子兩人最終決定用抓鬮的辦法來選定吉日,而最終確定的吉日是——三月丁巳日(初十)。
旋即,就下詔給都堂,命都堂張榜公布。
第二天,趙煦再次下詔,以戶部尚書、龍圖閣待制章衡知貢舉,吏部侍郎王子韶、給事中范百祿權知貢舉。
這三人接到詔書,不敢怠慢,第一時間就遞了札子,請求入宮面圣。
這自是題中應有之義。
因為,這科舉雖說是不論背景,不講關系,全憑文章說話。
但是呢,皇帝本人的意見、傾向和癖好,也是重中之重!
畢竟,你不能在科舉中錄取那些皇帝不喜歡的人!
比如說,大宋科舉史上最大倒霉蛋——柳永!
這位的才華,難道考不上一個進士
但他就是屢試屢第,蹉跎了數十年,到景佑元年才終于考中進士。
為嘛
皇帝不喜歡他,厭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