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城外原本的村莊與農田,此時也已經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連綿起伏,延伸到城墻三里之外的屋舍聚落。
在這些屋舍聚落之間,操著各種各樣口音的商賈,與來自天南海北的客商,討價換價。
走在其中,能明顯聞到濃郁的魚腥味。
幾乎所有的屋舍瓦檐下,都掛著一串串曬干的魚干。
魚干身上,沾滿著粗鹽。
一個個院子里,蒸汽升騰,炭火燃燒。
一口又一口大鍋,被人煮的沸騰。
赤膊的男子,拿著攪拌的大棍,攪動著鍋中的鹽鹵。
煮好的豆漿,被人慢慢的滴入鍋中。
分離著海鹽中的雜質與有毒物質。
幾次三番之后,雪白的海鹽,就結晶析出。
這些院子外,來自五湖四海,特別是原來河北、京東、淮南的鹽梟們,都在揮舞著自己手里的交子。
或買海鹽,或買魚干。
如今,朝廷馳鹽法,各地官府不再管制私鹽。
于是,所有人都在忙著,從這塊肥肉上,咬下一口。
何況,如今這買賣,可不僅僅是大宋商賈在做。
海對面的遼人、高麗人,也都在跨海而來。
廉價的鹽和魚干,對他們同樣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尤其是,現在的遼軍正在征討日本。
登州的鹽和魚干,成了遼軍的軍需。
每次遼商入境,都是大肆采購。
交子如流水一樣,涌入登州。
這一切的一切,使得現在的登州,成為了京東路經濟第一,人口第一,稅收第一。
于是,一座規模堪比泉州港的港口,正在興建。
和往常一樣,蘇軾坐在蓬萊縣城的城樓里,看著眼前的人間煙火與鼎沸人聲。
這位大文豪,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與興奮。
這是他如今養成的習慣——只要沒事,他就會登上城墻,俯瞰著蓬萊內外的繁華。
偶爾詩興大發,就揮毫潑墨,留下一首足以傳世的經典。
此刻,蘇軾的文采,在他的胸中醞釀著。
靈感在他的腦海中閃現。
他已想好了要寫的詞牌——臨江仙。
他被貶黃州的時候,也曾寫過這個詞牌。
一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至今傳唱天下。
但,到底是貶嫡時所寫。
太喪了!
也太沒有追求了!
怎么能這樣頹廢呢?
大丈夫在世,功名自取,功業自成!
于是,蘇軾提筆,在紙上寫下了標題:臨江仙——頌元祐盛世兼懷子由。
是的!
如此豪情壯志,在蘇軾看來,他必須和弟弟分享,絕不能把弟弟拉下!
蘇軾寫下標題,正醞釀著情緒。
樓下,卻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
“大人……大人……”蘇邁急切的呼喚聲傳入耳中。
蘇軾放下筆,皺起眉頭,看向氣喘吁吁的來到他面前的兒子蘇邁。
“何事?”蘇軾沒好氣的問道。
“汴京急報……”
“官家因孔伯父之死震怒,欲罪伯父全族!”
蘇軾張大了嘴巴,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胸中的豪情壯志,更是瞬間消散的干干凈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