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雖然得意,但表面上趙煦依然一副沉痛、失望,卻又不忍的猶豫神色。
他仿佛是考慮了很久,也似乎是掙扎了許久,終于嘆道:“學士果真要贖文仲之罪?”
蘇軾不敢直視面前的君王,他幾乎是哭著拜道:“臣萬死……”
此刻的蘇軾,心中的愧疚,無限泛濫著,幾乎將他的靈魂的吞沒。
他已落入了趙煦為他量身定做,精心編織的陷阱之中。
掙脫不得,更掙扎不得。
甚至……甘之如飴!
趙煦聽著,心中不免得意:“果然!”
“大胡子就是大胡子!”
蘇軾這個人,在文學、才干、見識、魅力方面,是幾乎完全點滿的。
文章詩詞,天下知名,傳唱千古。
為人灑脫,性格豪放,朋友遍天下,知己滿天涯!
衙內、權貴、高官、寒門、商賈、農民……
他幾乎可以和所有階級的人,成為朋友。
特別是被貶黃州之后的蘇軾,已經開始和底層農民共情。
所以,上上輩子的蘇軾,在蘇州建立了養濟院。
這一世的蘇軾,在登州同樣建立了養濟院。
在中古時代,就開始了探索社會托底福利制度。
關鍵,他還兩次都做成了!
這實在是過于夸張了些!
趙煦最開始都不敢相信,直到他派了好幾撥的邏卒,每一撥邏卒回稟的信息,都相差不大,這才讓趙煦相信,蘇軾在蘇州建的養濟院,真的在給孤寡老人養老!
而不是,如趙煦在現代聽說過的印度養老院——名曰養老院,實為納垢之圣殿,色孽之圣堂。
想著這些,趙煦就假作失望的嘆了口氣:“文仲悖逆綱常,怨懟朕與朝廷,其罪大焉!”
“朕本當,流配其兄弟,錮其子孫……”
蘇軾聽著,只能匍匐在地,不停的說道:“乞陛下開恩……乞陛下開恩……”
對趙煦的決定,卻是沒有異議。
因為,在正常情況下,當皇帝發現一個大臣,居然‘不欲為朕臣’,于是故意自戕,甚至專門挑著這個皇帝即位后第一次科舉放榜之日去死。
那么,族其宗族,都不算過分。
而趙煦僅僅只是‘流配其兄弟’、‘錮其子孫’。
真真是仁厚圣主!
甚至,在蘇軾看來,若孔文仲的父祖知道了這個結果,也得從棺材里爬出來,磕頭謝恩。
蘇軾只聽得面前的少年天子,悠悠一嘆:“學士為文仲求情……情深義重……”
“奈何……國法綱常,不可輕違!”
“不然,若后來者效仿,國家將永無寧日!”
蘇軾知道,這還是正確的。
孔文仲的行為,確實是在挑戰君權。
若皇帝不能嚴厲處罰,那么誰還會畏懼皇權呢?
皇權威嚴掃地,國家混亂就會出現,這是被歷史一次又一次的證明過的事情。
“所以……”趙煦盯著蘇軾,如同魔鬼般低語起來:“學士,可知,若要贖文仲之罪,要付出何等代價?”
他是吃死蘇軾,必定會為了救孔文仲的妻兒兄弟,不惜一切!
就像當年烏臺詩案,蘇轍等人,為了救蘇軾,不惜所有,傾盡一切!
這是蘇軾的本性。
就和他的大嘴巴一樣,非人力所能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