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秀才知道李家一直希望能出一個考取功名的讀書人,但憑他的本事是教不出來的。他自己都考不中舉人,怎么可能教出考中舉人的學生。于是,他向李老太爺建議把有讀書希望的李泉送到咸京城的魏國公府。
魏國公府有自己的學堂,還有舉人出身的先生,李泉去魏國公府讀書,日后定會有一番出息。
李老太爺覺得老秀才的建議很好,正準備寫信給遠在咸京城的女兒,沒想到女兒倒是先來信了。
他的外孫寫信給他,請他幫忙給他找一個會功夫的師父。他老人家覺得正好趁這個機會把最小的孫子送到外孫身邊做個書童讀書。一能讓小孫子在魏國公府好好讀書,二能讓小孫子和小外孫從小就培養情誼。三能讓小孫子在咸京城見世面。
李泉雖在李家跟老先生學了《論語》,但在孟先生教導魏云舟《論語》時,他還是會聽得非常認真。
他發現孟先生教導的《論語》跟老秀才教的《論語》完全不一樣。不是說老秀才教的不好,而是孟先生教的更為深刻,并且通俗易懂。
這個時候,他終于理解老秀才為什么讓他千里迢迢來魏國公府讀書。
李泉作為書童跟在魏云舟身邊讀書,魏云舟的哥哥們沒有一個在意。他們完全不把李泉放在眼里。
在他們眼中,李泉不過是出身低賤的商戶之子,不配入他們的眼。
李泉并沒有把他們的眼神放在心上。他在姑蘇的時候,曾被讀書人看不起,也曾被他們羞辱過。魏國公府這些少爺的輕蔑眼神,真的算不上什么。
他也終于明白為什么家里人一直看重他們兄弟幾個讀書。明明他們過著富貴榮華的日子,但是卻因為身份低微,被世人看不起。
他們李家必須出一個考取功名的讀書人,這樣才不會被人看不起。
魏云舟自然注意到他那些哥哥對李泉的態度,但他沒有特意安慰李泉。如果他這個小表哥連魏國公府幾個少爺的輕視都受不了,那還在魏國公府讀什么書。
孟先生在教魏云舟新的文章之前,先叫他起來背書。
“魏云舟,你先把前幾日學的鄉黨篇背給我聽聽。”
“是,先生。”魏云舟站起身,神色從容地背道,“孔子于鄉黨,恂恂如也……”
孟先生一邊捋著胡子,一邊閉著眼聽魏云舟背書。
魏云舟背書背的非常熟練,從不會遲疑或者猶豫,并且總是一字不錯地背出來。
聽完魏云舟背完鄉黨篇,孟先生夸贊了他一句。
魏逸陽他們是真的沒想到魏云舟能背出《論語》。之前,魏云舟背《千字文》的時候,魏逸柏他們并不覺得有什么了不起的,因為他們覺得《千字文》簡單,他們也能一字不錯地全都背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