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的錯,兒子以后再也不敢了。”魏云舟趕緊轉移話題說正事,“湯圓他爹給我安排了一個新先生,我與這位新先生一見如故,我和他這兩天晚上談天說地。”
“心肝兒啊,你要是考不中大三元,真的沒事嗎?”李姨娘現在越發擔憂兒子考不中大三元,辜負圣恩,會惹得皇上大怒。
“沒事。”魏云舟安撫地朝李姨娘笑了笑,“我會竭盡全力地考。”
“過兩日,我還是去一趟云青觀燒香祈福吧。”李姨娘覺得還得求三清老爺保佑才行。
“也行。”
母子倆沒有再說這事。
李姨娘跟魏云舟說了下她給李泉準備的定親和新婚禮物。
魏云舟聽了后,面露詫異道:“表哥不是還沒有定親嗎?您送定親禮物不就好了,怎么還送新婚禮啊?”
“昨天,我又收到了你外祖母的信,你表哥下個月定親后,便會立馬成親。”
“咳咳咳……”魏云舟被這話驚得嗆到了,咳了好一會兒才停下來,“下個月定親就要成親,為何這么急啊?”
“蘇大人病重遲遲不見好,蘇家人想用親事給他老人家沖沖喜,所以急了些。”
“原來是這樣啊。”魏云舟原以為他們中湯圓最先成親,沒想到最早成婚的人卻是李泉。“給蘇大人沖沖喜也好。如果沖好了,那就是雙喜臨門。”
“你外祖父他們也是這么想的,所以同意提前成親。”李姨娘想到一直長在身邊的小侄子即將成家,心里滿是欣慰,“泉哥兒的性子不夠穩重,還跟一個小孩子似的,成了親后就會徹底長大。”
不是所有男人成親后就會變得成熟穩重,不過如果是表哥吧,他應該會穩重一些,但徹底成熟還早著。
“對了,等泉哥兒他們成親后,他會帶著新婦來給拜見我這個小姑姑。”李姨娘雖在信里說讓泉哥兒他們不要千里迢迢地來拜見她這個姑姑,畢竟她只是魏國公府的一個姨娘,而侄媳婦卻是蘇家的嫡女,怕侄媳婦心里不樂意,但她知道侄子一定會帶侄媳婦來拜見她。
以前,其他侄子成婚后,都會帶新婦來拜見她這個遠嫁的小姑姑。即使嫁到魏國公府十幾年,娘家人卻一直惦記她,有什么好東西也從不會少了他一份,還時常派后輩來看望她。
“他們定會在你參加殿試前過來,到時候喝你高中的喜酒。”
“那我等表哥來。”離開江南之前,李泉就說過,他會在魏云舟參加殿試前來咸京城。
李姨娘看了看魏云舟,張了張嘴想說什么,但卻遲遲沒有說出來。
注意到李姨娘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魏云舟面露疑惑地問道:“姨娘,怎么了,你有什么事情不能說嗎?”
李姨娘猶豫了下說:“你外祖父他們的意思是想要讓泉哥兒成親后來咸京城,然后等考鄉試再回去。”
魏云舟聞言,放下手中的碗筷說道:“不是外祖父和舅舅他們的意思,而是蘇家人的想法吧。”
李姨娘一臉不解地問道:“你為何會覺得是蘇家人的意思?”
“如果外祖父他們真的想讓表哥來咸京城,當初就會讓表哥跟我一起回來,不會留表哥一個人在金陵書院讀書。”得知李泉未來的妻子是蘇家人,魏云舟便跟湯圓打聽過蘇家的事情。
當年,蘇大人任工部尚書時,蘇家人都在咸京城。后來蘇大人告老還鄉,蘇家人就跟著他老人家回到了姑蘇。
除了蘇尚書在朝中任職,蘇家其他人可沒有在京中做官。蘇尚書的子嗣不多,只有三個兒子。大兒子的身子不好,沒法參加科舉考試。二兒子的身子康健,并且聰慧過人,可惜天生是個瘸子,也沒法考科舉。三兒子的身子倒是沒有任何問題,但資質不太好,只考中了秀才。
蘇尚書的兒子們不太行,但幾個孫子倒是還不錯,尤其是李泉未來的大舅哥,今年跟魏云舟一樣參加鄉試。他考中舉人的可能性很高,到時候會來咸京城參加會試和殿試。
“也是,泉哥兒他們除了來看望我,還送蘇家姑娘的親哥哥來咸京城參加會試和殿試。”李姨娘又道,“你外祖父和你舅舅在信里請你多多關照蘇家姑娘的親哥哥。”
“讓表哥留在咸京城是假,讓我照看蘇家公子是真。”
李姨娘聽到魏云舟這么說后,立馬反應了過來:“心肝兒,你的意思是蘇家人在巴結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