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兄非常喜歡你的文章。”
“申兄,你的文章比我寫的好……”
一語未完,被申進云打斷:“我的文章的確比你寫的漂亮,但沒有你寫的好。”
聽到申進云這么說,魏云舟略微意外地挑了下眉頭,在心里說道:看來,申進云發現自己的缺點了。
“魏兄的文章雖寫的樸實,但卻非常有用,而我寫的文章卻沒什么用。”申進云的確是看了魏云舟的文章后,發現了自己的不足。“魏兄,看了你的文章,我發現你對時務和民生十分了解,甚至對田地和水利的事情都很清楚,你為何這么了解這些事情”
“大概是因為我經常去田間走。”魏云舟看得出來申進云平日里只顧著悶頭讀書,很少去田間走走看看。不過,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是這樣。“我會經常問當地百姓一些問題,了解他們需要什么,煩惱什么。”
接下來,魏云舟簡單地給申進云他們舉了幾個例子。
哪怕在金陵書院讀書的時候,魏云舟和湯圓經常去農村,了解他們的情況。
沈宴之和申進云聽了魏云舟這番話后,兩人驚得目瞪口呆。
“我讀書考科舉是為了做官,做官自然要了解民情,不然怎么造福百姓,為朝廷效力。”當然,他做官不僅僅是為了造福百姓,也是為了自己。
申進云和沈宴之聽了魏云舟這番話后,兩人都愣住了。過了一會兒,兩人站起身,鄭重地朝魏云舟行了個禮。
魏云舟被他們倆嚇到了,趕緊起身去扶他們。
“沈兄、申兄,你們這是在做什么”
“云舟,你剛才的話,讓我受教了。”其實,他讀書考科舉也是為了做官,而不是為了做什么才子,更不是為了做什么清高的讀書人。既然要做官,那就必須了解民生。
“魏兄,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以前先生也跟他說過這話,但他沒有放在心上。但現在聽了魏兄這番話后,他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我并沒有說什么大道理的話,你們不用如此。”
“魏兄,我想跟你討論……”
接下來,申進云一直問魏云舟問題。
魏云舟也不嫌他煩,非常認真地回答了他所有問題。
一旁的沈宴之時不時開口問了些問題,魏云舟也回答了。
過了一會兒,聊到了申進云的老家。然后,申進云發現魏云舟比他還要了解他的老家。
魏云舟明明沒有去過他的老家,但對他老家的風景、風土人情、民情等都非常了解。很多事情,他這個本地人完全不知道,但魏云舟卻非常清楚。
在這一刻,申進云除了震驚,還覺得非常羞恥。
“魏兄,你為何這么了解我的家鄉”
“地方志。”魏云舟笑著說,“我喜歡看地方志,這樣就能了解各個地方的情況。”
“原來如此。”申進云表示自己又學到了。
魏云舟見已經午時了,請申進云和沈宴之吃飯,他們沒有拒絕,跟著他去了附近一家酒樓,沒想到遇見幾個說魏云舟壞話的人。</p>